美代表团访华最后一天,中方包机直飞华盛顿,找上门与美方谈判
美国众议院代表团访华的最后一天,中方的一架包机直飞华盛顿,找上门与美方进行谈判。这次谈判与前四次有什么不同?中方选择主动出击有什么特殊考虑?
由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民主党领袖史密斯率领的美国议员代表团,来华后得到了高规格接见。有消息称,史密斯一行在中国进行了为期5天访问,行程一直持续到9月25日。
据悉,美国议员代表团在访华期间,主要就经贸、军事、外交、立法等多方面议题与中方进行沟通交流。
恰逢美方代表团在中国停留的最后一天,中方的一架包机直飞美国华盛顿,中方这次是派人找上门与美方进行谈判。
据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中国美两国官员会于9月25日在美国财政部举行会面,举行技术性会谈,主要涉及的内容是经济和贸易问题,但不包括美方重点关切的TIKTOK交易议题。
此外,本次会谈也不涉及美国财长贝森特与中方代表即将举行的下一轮高级别贸易谈判,同时美方领导人也不会与中方官员和专家见面。
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美方这边一直是贝森特牵头在推动,中方官员来到财政部却不见贝森特,来到华盛顿却不与特朗普会面,效果和意义不就打折扣了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分为最高层级、高级别和其他层级。比如,不久前中美元首通话讨论TIKTOK交易案,这属于最高级别的经贸问题讨论。
而美国财长贝森特与中方代表,数月以来,在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和马德里进行了四轮经贸会谈,属于高级别磋商,达成的基本上是框架性的共识。
然而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事无巨细,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落实,这时就要靠级别更低的官员和具备相关领域丰富学识的专家,与美方商讨如何将共识转化为行动。
路透社在报道中指出,此次中美会谈的重点将放在与前几轮会谈讨论过的贸易问题有关的技术细节。
这些具体的技术细节包括,美方如何落实对华降低关税的承诺,中美如何处理美国农产品输华的问题以及纠正美方对中国"产能过剩"、"商品倾销"等方面的错误认知。
中方之所以选择主动找上门与美方谈,主要目标是想把握中美经贸谈判的主动权,试探一下美方到底是否真的有诚意落实双方达成的共识,为下一步与美方打交道作出提前预判。
而选在美国议员团访华尚未结束之时派人访美,展现了中方愿意尽快解决中美经贸分歧的积极态度,进一步延续中美密切沟通往来的良好势头。
正如王毅外长在会见美国议员团时所说,中美是伙伴而非对手,更不是敌人。作为两个大国,中美需要加强交流对话,避免误解误判,防止对立对抗,推进互利合作,共担大国责任。
中方率先作出大国表率,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如此一来,双方之间的经贸矛盾才能得到有效缓解。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有很多,纵然有千头万绪,也要先找准一根"线头",以此为开端,理清分歧所在,这次的技术性细节磋商,算是开了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