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在"福建"舰上准备电磁弹射前的一瞬
2025年9月22日,中国官方媒体矩阵大量报道了"福建"舰于3月19日使用舰上的电磁弹射和电磁阻拦装置放飞和回收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款舰载机的画面,这也是继"福建"舰在下水以及首次试航后,再次官宣的一个重要节点事件,标志着"福建"舰相关的试验工作正在有序稳定进行,且离真正的服役日期也不远了。同时,此举也代表着"福建"舰成为首艘使用电磁弹射装置和电磁阻拦装置放飞和回收第五代舰载机的航母。
▲"福建"舰
"福建"舰也称003号航母,舷号18,是由中船集团研制,并由隶属该集团的江南造船厂承建的中国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电磁弹射和电磁阻拦装置的常规动力航母。"福建"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舰长320米,舰宽78米,标准排水量约75000吨,满载排水量80000余吨,主要动力装置为蒸汽轮机,采用四轴四桨推进方式,最高航速约28节,并设置有3个电磁弹射器和4道电磁阻拦索。
▲歼-15T在"福建"舰上准备电磁弹射前的一瞬
"福建"舰可搭载歼-15T、歼-35、歼-15DT、海教-10、空警-600以及直-9F等多款舰载机,其中,歼-15T为四代半双发重型舰载战斗机,歼-35为接近重型机标准的第五代双发中型舰载战斗机,歼-15DT为歼-15T基础上发展来的舰载战术电子战机,海教-10为教-10基础上发展的舰载高级教练机,空警-600为舰载预警机,直-9F为可兼顾执行护航、搜索和救援任务的舰载反潜直升机。同时,"福建"舰配备了包括改进型"1130"近防炮、红旗-10近防导弹等舰载自卫系统,并配备了包括双波段相控阵雷达在内的先进船电系统。此外,为了更好调配舰上各部门间的用电需求,"福建"舰还应用了船舶综合电力系统。
▲歼-35在"福建"舰上进行电磁弹射
"福建"舰航母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其使用的电磁弹射和电磁阻拦装置,其中,电磁弹射装置由中国湘电股份公司生产,该装置使用直线定子、飞轮-超级电容综合储能装置以及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可支持弹射起飞35吨级固定翼舰载机以及高频次弹射的需要,并可以在45秒内完成能量充放工作,不仅效率比美国"福特"级航母上的电磁弹射装置效率高出了30%,且故障率更低,仅为1/3200次。这两种装置的应用,一方面让"福建"舰在放飞和回收舰载机方面对比传统使用蒸汽弹射的航母更具优势和效率,另一方面,也对航母和舰载机在减重以及减少飞行员负担方面更加友好,同时,也让"福建"舰可以更好地支持未来无人机的上舰,并为后期我国航母电气化,甚至是全电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空警-600在"福建"舰上准备电磁弹射前的一瞬
从作战角度看,作为我国首艘使用弹射装置的航母,"福建"舰相对于此前采用滑跃起飞方式的"辽宁"、"山东"两舰来说,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放飞空警-600这样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从而使航母乃至整个以"福建"舰为核心的中国航母战斗群,可以获得更大范围的海空态势信息,毕竟,空警-600的航程、留空时间以及雷达性能和探测范围,都远远超过了"辽宁"舰和"山东"舰使用的直-18警戒直升机(也称:直-18预警直升机)。
同时,由于"福建"舰设置有3个电磁弹射器,可同时满足承担海空一线战斗使命的歼-15T、歼-35和歼-15DT三种固定翼舰载机在满油满弹情况下的起飞需要,而在"辽宁"舰和"山东"舰上,满油满弹的歼-15T、歼-35和歼-15D只能在舰上特定的重载起飞点位上起飞。因此,"福建"舰在放飞上述三种固定翼舰载机时的效率就要远超"辽宁"舰和"山东"舰,如此一来,"福建"舰也就具备了更强的作战效能。
▲歼-35在"福建"舰上降落一瞬
综上所述,此次官宣"福建"舰电磁弹射并成功回收舰载固定翼战机,不仅是我国航母事业发展道路上的标志性事件,也代表着我国已经打通了电磁弹射型航母在研制和使用方面的"任督二脉",这对于我国未来发展更先进的核动力电磁弹射型航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随着"福建"舰未来的服役,人民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也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