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一声沉闷的撞击声打破了杭州某小区夜晚的宁静。37岁的李先生望着儿子书桌上几乎空白的作业本,以及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小人画,积压了两个多小时的怒火终于爆发。他握紧拳头,狠狠砸向卧室墙壁,瞬间的痛快过后,是右手钻心的疼痛--这一拳,不仅让儿子吓得嚎啕大哭,也让他的右手第五掌骨颈断成了两截。
这则发生在杭州富阳的真实案例,近日在家长群体中引发广泛共鸣。据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伤科门诊主任、主任中医师张姚萍介绍,李先生被确诊为右手第五掌骨颈骨折,断端移位,属于临床常见的"拳击手骨折"。好在经过专业手法整复,无需开刀便成功复位,但这场因辅导作业引发的"意外",却撕开了当代家长教育焦虑的一道口子。
时间回到事发当晚,李先生的儿子正对着一道150字的仿写作业发愁。从傍晚六点到晚上八点半,两个半小时里,作业本上始终只有寥寥数笔,草稿纸反而成了"漫画本"。"四年级的孩子,150个字的仿写都写不出来,心思全在画小人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先生仍有些懊恼。他坦言,看着孩子磨磨蹭蹭的样子,自己的耐心一点点被耗尽,最终没能控制住情绪,做出了捶墙的冲动举动。
"当时只觉得脑子一热,想通过捶墙发泄一下,没想到手直接动不了了,肿得像个馒头。"李先生苦笑着说,儿子的哭声让他瞬间清醒,看着自己动弹不得的右手,满心都是后悔。张姚萍主任表示,李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进入九月开学季以来,医院接诊的因情绪失控导致骨折的患者明显增多,除了捶墙的,还有捶车门、捶防盗门的,其中不少都是辅导作业的家长。
"最近天气阴晴不定,加上开学后家长要适应辅导作业的节奏,双重压力下很容易心态崩溃。"张姚萍解释道,这类骨折被称为"拳击手骨折",好发于年轻男性,多因握拳时暴力撞击硬物导致,第五掌骨颈是高发部位。看似坚硬的拳头,在握拳状态下撞击固定物体时,力量会集中在掌骨部位,很容易造成骨折。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骨头粉碎、关节面受损,甚至损伤血管神经,留下畸形愈合等后遗症。
在富阳中医骨伤医院的诊室里,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就在李先生就诊的前一天,一位爸爸因为孩子数学作业连续出错,气得捶打汽车方向盘,结果左手掌骨骨折;还有一位妈妈辅导女儿作文时,因孩子反复修改仍不符合要求,情绪激动下捶打书桌,导致右手软组织挫伤伴骨裂。这些案例背后,是家长们面对孩子教育时的焦虑与无助。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很高,加上教育竞争激烈,辅导作业时很容易陷入'恨铁不成钢'的情绪里。"从事教育心理咨询的王老师分析,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往往会将对孩子未来的担忧、自身的压力转移到当下的学习任务中,一旦孩子表现不符合预期,情绪就容易失控。而暴力发泄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对自己和孩子造成双重伤害--家长身体受损,孩子则可能留下心理阴影。
李先生的儿子在事发后,连续几天不敢主动和爸爸说话,晚上还会做噩梦。"看到孩子害怕的样子,我特别自责。"李先生说,经过这次教训,他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当时只想着发泄情绪,却没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也没意识到暴力发泄的危害。"如今,他每天坚持用医院开具的"理气解郁泡脚方"泡脚,既能缓解手部肿胀,也能帮助平复情绪。
据了解,富阳中医骨伤医院针对近期市民易心烦气躁的情况,特别推出了这款泡脚方,由陈皮、玫瑰花、合欢皮等中药材组成,具有理气解郁、温通安神的功效。"情绪管理很重要,尤其是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家长要学会给自己'降温'。"张姚萍建议,当情绪即将失控时,可以先离开现场,做几次深呼吸,或者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避免因一时冲动造成身体伤害。
教育专家也给出了类似的建议:家长辅导作业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学习节奏,避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同时要明确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非追求"完美答案"。如果发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可以暂时让家人接替辅导,或者寻求专业的教育指导,切勿用暴力发泄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孩子。
李先生的经历给千万家长敲响了警钟:辅导作业的路上,耐心比焦虑更重要,健康比成绩更珍贵。拳头砸向的是墙壁,伤害的却是自己的身体和亲子关系。当教育遇上情绪失控,不妨停下脚步,深呼吸,告诉自己: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而家长的冷静与包容,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长养分"。毕竟,比起150字的作业,一个健康的家长和融洽的亲子关系,才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