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外长刚谈完,不到24小时,俄就遭乌袭击,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俄美两国外长刚刚谈完,不到24小时,俄罗斯城市就遭到乌克兰袭击,并且已经宣布进入了紧急状态。俄美外长具体谈了些什么?俄遭乌袭击又究竟怎么回事?
据多家媒体报道,不久前,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会议期间,俄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举行会晤并就解决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双方重申愿寻求乌克兰危机的和平解决方案。拉夫罗夫在会见中强调,俄方愿与美方协调努力,解决乌克兰冲突产生的根源。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不到24小时,俄罗斯城市就遭到乌克兰袭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日前,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州长表示,位于该州黑海边的港口城市新罗西斯克遭乌军无人机袭击,导致2人死亡,多人受伤。不仅如此,目前,该市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有专家分析称,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会议的外交场合,本应是各方释放和平善意的重要平台。俄美外长会晤时 "愿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的共识,曾让国际社会看到一丝缓和希望。但不到24小时,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就遭乌军无人机突袭,这种 "谈" 与 "打" 的快速反转,绝非偶然的时间巧合,而是各方战略诉求矛盾的集中爆发。
拉夫罗夫强调 "解决冲突根源",本质是希望美方正视俄罗斯对安全空间的核心诉求,可从后续行动来看,这一诉求不仅未被重视,反而因乌军的突袭,让俄方对和平谈判的信任度大幅降低。而美方在会晤中看似积极响应,却始终未停止对乌军事援助,这种 "双面操作" 让外交表态沦为形式,未能转化为推动和平的实质力量。
乌克兰选择在俄美会晤后不久对新罗西斯克发起袭击,有着深层的战略盘算。从军事层面看,新罗西斯克是俄罗斯黑海边的重要港口城市,既是能源出口的关键节点,也是军事部署的重要据点,袭击此地能直接打击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利益,削弱其持续作战的能力。从政治层面而言,乌克兰此举是向美国传递 "自身仍有谈判筹码" 的信号。
当前美国国内对援乌政策存在分歧,部分议员质疑援乌的性价比,乌克兰急需通过实战成果证明自身价值,巩固美援支持。同时,这也是对俄罗斯的强硬回应。在俄方持续对乌境内目标打击的背景下,乌军通过跨境袭击,展现 "有能力反击本土" 的实力,试图在心理上压制俄方,为后续谈判争取更有利的地位。
对俄罗斯来说,此次袭击无疑是一次 "外交与安全" 的双重打击。一方面,拉夫罗夫刚在联合国舞台释放和平意愿,本土就遭袭击,这让俄方陷入 "外交努力被轻视" 的尴尬境地,也迫使政府必须采取强硬反制措施以维护国家尊严与民众信心。此前俄罗斯对乌克兰军事工业基地的大规模轰炸,已显露出报复性打击的趋势,而新罗西斯克遇袭后,俄方很可能进一步升级军事行动,加大对乌关键设施的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袭击也暴露出俄罗斯本土防御的漏洞。新罗西斯克作为重要港口,理应具备严密的防空体系,此次无人机能突破防御造成伤亡,反映出俄方在应对小型、灵活的无人机袭击时,仍存在防御短板。更关键的是,俄方始终强调的 "解决冲突根源",即北约东扩带来的安全威胁,在此次事件后更难得到美方正视,和平谈判的基础进一步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