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筷子用五年,差点把胃吃坏了!"最近郑州一位60岁阿姨的经历让人后怕。她因为呕吐腹泻去医院,医生在她胃里发现了大量黄曲霉菌,一查原因,竟和家里那双用了五年没换的竹筷子脱不了干系。阿姨平时过日子节俭,筷子没断就一直用,谁能想到藏着这么大风险?

可能有人觉得夸张,筷子怎么会生霉菌?其实问题就出在日常使用上。竹木筷子用久了,上面难免沾着饭菜残渣,洗完要是没晾干,潮乎乎的环境正好让霉菌滋生。虽说不是所有黄曲霉菌都产毒,但一旦遇上25-40℃的温度和高湿度,就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这可是世卫组织认定的一级致癌物。

当然也不用太恐慌。有检测显示,38%的旧筷子确实检出过黄曲霉毒素,但也有实测发现多数家庭的旧筷子没那么危险。专家说了,比起筷子,发霉的花生、玉米这些粮油才是黄曲霉毒素的重灾区。不过筷子上的霉菌就算不产毒,也可能让人闹肠胃炎,尤其咱们中老年人肠胃弱,更得注意。

那筷子到底该怎么用才安全?记住这几点准没错:竹木筷子别超过3-6个月就换一次,看见有黑斑、绿霉或者变形了,立马扔!洗的时候别一把搓,得一根一根用洗洁精冲干净,重点洗筷头。洗完竖着放进通风的筷筒,千万别捂着。每周用沸水泡泡,或者放消毒柜里烘烘,干燥是防霉菌的关键。

要是总忘换筷子,不如换成不锈钢、陶瓷的,不容易发霉还耐用。家里的木质砧板也一样,半年到一年就得换,别用那种拼接的,缝里藏的脏东西更多。

过日子节俭是好事,但餐具卫生可不能省。该换的及时换,该洗的认真洗,别让"旧物件"变成健康隐患,您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