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它是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晋书》上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甚至其重要性不亚于过年。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冬至祭天。

冬至祭天始于周盛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更为尊崇,并且逐渐流传于民间,演变为普通百姓冬至祭祖的习俗,称作"祭冬"。从气候上来看,冬至之后,我们将会面临天寒地冻的一个局面,尤其是北方地方,南方虽然气温不是特别低,但是阴雨浓雾、空气潮湿,也会让人瑟瑟发抖。

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暖,平时有太阳的时候,也可以多晒晒太阳,衣物被褥也要经常晒一晒,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杀死各种细菌和微生物;曝晒后的被褥则会变得更加蓬松、柔软。

2024年冬至即将到来,老辈人说,今年冬至不一般,百年难得一遇,有3个不一般之处,它们分别指的啥呢?

第一个不一般之处:2024年冬至,三日得壬

今年冬至在干支历上的具体时间是,甲辰年丙子月己未日。在民间有一个日子非常的重要,那就是冬至后的壬日,像夏至三庚数头伏,冬至逢壬数九。壬为水,水生寒,而冬季又属水,所以冬至后的壬日,就是寒冷的开始。

此外,壬日还会用来预兆年景。古书记载:冬至后一日得壬,炎旱千里;二日得壬,小旱;三日得壬,平常;四日得壬,五谷丰熟;五日得壬,小水;六日得壬,大水;七日得壬,河决;八日得壬,海翻。

今年冬至之后,是三日得壬,也就是说年景不好也不坏,降水不多也不少,不涝也不旱,属于一个很普通的年份。

第二个不一般之处:2024年冬至,来的比较晚

今年的冬至是在教12月21日,也就是冬月的廿一,也就是说,今年的冬至节气,是在冬月的下旬才出现的。

老话说"冬至不离十一月",也就是说,冬至一般都只会在十一月当中,但是具体的时间却不一定,有的时候,是在冬月初一,有的时候是在冬月十一,有的时候,会在冬月的下旬,只要是在冬月廿十之后,我们都可以理解为,冬至来的比较晚。

相比冬至在月初和月中的年份,今年的冬至来的要晚很多。

第三个不一般之处:2024年冬至,公历和农历都是21

今年的冬至,公历是12月21,农历则是冬月廿一,这个相差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因为下一次,遇到这样的年份,要到2081年。

所以今年的冬至,从时间上看,也并不一般,虽然不是百年一遇,但是也得是几十年,才能遇到。

2024年,冬至为啥是百年难得一遇呢?

冬月的月尾,同时公历还有农历相差整整一个月,另外还是3日得壬,这些条件加起来,还需要同时发生,确实是百年难一遇。

公历和农历相差一个月,这个已经是五六十年难得一遇了,再加上壬日的出现,2033年是六日得壬,2079年则是四日得壬,2098年则是五日得壬。

把这个时间加上去的,再加上是月尾冬至,冬至后三日得壬,月尾冬至很常见,但是三日得壬又是公历年和农历都是在21,这个就非常罕见了,百年难得一遇。

百年不遇,有1个坏消息、2个好消息

1个坏消息:今年冬至偏暖

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按正常气温规律来说,这天就应该已经比较冷了。如果,这天不冷,反而给人的感觉还比较暖和的话,古人认为是不好的预兆。

因为,到了冬至时还比较暖和,说明冷天推迟了,当年的冬天出现暖冬的情况,会造成小麦、大蒜等一些越冬作物出现快长。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这些作物的抗寒抗冻的能力,还给病虫越冬滋生创造了条件,对作物的收成影响很大。

另外,冷天没有按节气到了,如果推迟到来年春节之后,那就是"倒春寒"了,会使返青后的小麦、早春播种出土或尚未出土的幼苗以及开花的果树出现冻害,甚至出现死苗的情况,给农人带来较大的损失。

因此,老辈人认为,到了冬至,天气不冷反而比较暖和,是不好的预兆。

2个好消息:

好消息1:冬至后的元旦假期,竟然不调休!

这对于咱们这些忙碌了一整年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想象一下,2025年1月1日那天,不用早起赶班,不用为了拼凑假期而东奔西走,只需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陪家人聊聊天,看看电视,享受那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好消息2:最冷的三九和四九学生也将放寒假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数九寒天的三九节气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而三九的时间是1月8日至1月16日,这段时间中小学生应该已经完成期末考试,将要进入放寒假的模式。

因为学生将要进入寒假模式,所以最冷的四九天里,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保暖的问题,而且过年前采购年货放到室外,也更容易保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