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于2025年6月29日凌晨对乌克兰发动了自冲突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行动,向乌克兰全境发射了537个空中目标,其中包括477架无人机和60枚导弹,覆盖基辅、利沃夫等30余座城市,甚至波及远离前线的西部地区。乌克兰空军司令部确认此次袭击的强度"前所未有",超越了过去任何单次行动的打击密度。
和之前相比,这次空袭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乌克兰西部地区首次遭遇轰炸。乌克兰的地域歧视已经不是开玩笑的水平了,而是乌克兰西部的人,真的不把东部和中部的人当成和自己一样的物种。目前乌克兰战争支持率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中部和东部的平民要么被俄罗斯抓了壮丁,要么处于失联状态;另一个则是高官家属集中居住的西部地区并未遭遇战火,乌克兰西部的人觉得反正战争死的也是中部乡巴佬和东部俄罗斯蛮子,只要自己不死,就能随意鼓吹战争。这次俄罗斯把导弹打进了乌克兰西部,直接让他们闭嘴了。
俄军此次采用了分层消耗战术:首波无人机群旨在消耗乌军防空火力,其中249架被击落,226架因电子干扰失效;次波巡航导弹由战略轰炸机与黑海舰队发射,针对能源设施与军工企业;末段则动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突防关键目标。乌军宣称总计拦截475个目标,但对高超音速武器防御薄弱,仅拦截38枚导弹。但问题是,这些无人机本身就是作为吸引乌克兰防空火力的诱饵存在的,击落这些诱饵没有用,你得有能力击落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才行。
此外就算是诱饵无人机也有自己的战斗力,乌军一架F-16战机在击落7个目标后,因被俄无人机击中坠毁,飞行员马克西姆·乌斯季缅科殉职--这是冲突中乌方损失的第三架F-16。
此次行动的直接导火索是乌军6月27日在顿涅茨克前线击落俄军4架苏-34战斗轰炸机俄军历来以"对等报复"回应重大装备损失,此次空袭旨在恢复战术威慑力。同时,俄国防部明确宣称打击目标为"军工企业和炼油厂",意图切断西方装备维护链条。6月以来,俄军已系统摧毁乌方无人机生产线、弹药库及飞行训练中心,进一步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此外,普京在空袭前夕宣布"俄乌同意举行第三轮会谈",但要求乌方承认俄控四州主权、裁军至8.5万人等条件。此次空袭通过展示远程打击能力,试图迫使乌克兰在谈判中让步。
地缘政治窗口期也是俄军行动的关键考量。美国于6月28日启动从伊朗撤侨,中东冲突风险骤升,导致北约内部分化为"援乌"与"中东优先"两派: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反对乌克兰入约,德国则抽调战机防范俄侦察机。西方军援疲态加剧--特朗普政府拒绝支持对俄新制裁,并推迟交付"爱国者"防空系统;波兰暂停协防乌克兰西部。当泽连斯基呼吁援助时,特朗普仅冷淡回应"美国也很需要"。俄军借此西方注意力分散的窗口发动攻势,避免未来面临多线压力。
当前冲突现状进一步巩固了俄军优势。俄军已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集结11万人,创单一战区兵力纪录,导弹月产量升至120枚,无人机产能超2万架/月。而乌方陷入系统性衰退:防空导弹库存仅满足40%需求,F-16交付延迟致空中防线脆弱;人口危机加剧迫使政府拟禁止18-27岁女性离境以保障兵源。
此次空袭本质上是俄方在多重目标下的战略赌博:通过即时报复维持威慑可信度,利用西方分心窗口最大化削弱乌军工潜力,并以战场优势倒逼谈判条件。然而,这场消耗战的终局已渐清晰--乌克兰的生存能力与西方政治周期深度绑定,而俄军凭借工业产能与战术进化,正将胜利天平向己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