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美两国最近有着良好的互动。除了关税大降、货物流通猛增而外,美国博物馆昨日还向中国归还了战国时期的文物。

对此,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表示,文物回归为增进中美人文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注入了正能量,也说明两国能携手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

综合媒体消息,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当地时间星期五(5月16日)向中国国家文物局返还战国时期楚帛书《五行令》《攻守占》。交接仪式当天上午在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行。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仪式上说,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因民族弱乱而远离故土,正随着民族复兴而踏上归途。他说,十八大以来,2000多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怀抱。中美成功实现约600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中国。帛书回归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一件文化盛事,也是中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为增进中美人文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注入了正能量。

他说:"子弹库帛书成功返还的佳话告诉我们,在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基础上加强对话、推进合作,双方就能够携手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

快,来了解了解这两件宝贝吧!

写在丝帛上的这些帛书包含《五行令》《攻守占》在内,是子弹库帛书。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帛书,也是目前仅见的战国时期帛书,约有2300年历史。子弹库帛书分三卷,回归中国的《五行令》《攻守占》为第二、三卷, 内容分别是四时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等内容。

这些帛书的被盗,堪称传奇。它们在194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随之,先后落在中国文物收藏家蔡季襄手中,后被曾在长沙任教、战时从事情报工作的美国人柯强以拍照为借口骗取,这个美国佬1946年把楚帛书托人直接带去了美国。这子弹库帛书的"仨兄弟"的"哥哥"--第一卷《四时令》目前仍被美国赛克勒基金会收藏,中国文物局表示将继续推动第一卷早日回归。

据报道,《五行令》《攻守占》将于2025年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面向公众展出。我们也期待着第一卷《四时令》早日回家。

这里,我们钩沉两位当事的历史人物吧!

蔡季襄(1898年-1979年),祖籍吴县,生长于湖南长沙。他天资聪颖,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写得一手工细的蝇头小楷。蔡季襄的生活重心在于收藏出土文物,尤其对古玩字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著有《晚周缯书考证》,1945年石印本。在他的收藏中,有两件尤为珍贵:一是战国时的缯书,二是战国帛画。这些收藏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眼光,也反映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蔡季襄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他曾短暂地在军阀何键的指挥部担任文书,因不习惯那种呆板的工作而辞职。之后,他与朋友合伙办起了小报馆,主要从事吹捧湘剧女演员的报道。尽管他的生活看似风流倜傥,但他对文物的热爱始终未变。蔡季襄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收藏和研究不仅丰富了个人的精神世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个人对文物的热爱和执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物流失的复杂背景和国家的兴衰变化。

蔡季襄1942年在长沙购得楚帛书,并通过研究将其价值公之于世。然而,1946年,楚帛书被美国人柯克斯骗走,带到了美国,保存在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柯强 男,美国派驻上海的情报员,英文名叫柯克斯,生卒年不详。抗日战争前几年,他以雅礼中学教师的身份出现,冒充"文化考古学者",掠夺长沙文物。在蔡季襄赴上海为帛书拍照时,柯强借口镜头出了毛病,要求蔡把帛书多留一天。第二天,蔡向柯索要帛书,柯则已擅自托人将帛书带回美国矣。蔡要求柯马上退还帛书。柯强欺骗蔡季襄,并要强卖帛书,蔡不同意,反复交涉,终无可奈何。

借此,我们也介绍介绍文物回国的见证人--我驻美大使谢锋吧。

谢锋 男,汉族,1964年4月生,江苏江都人,党员,拥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他于1993年进入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工作,负责北美地区的外交事务,并在1999年被派往美国杜克大学做交换学者,进行研究和人脉拓展。2000年,谢锋进入中国驻美使馆工作,主要跟进美国国会的信息。2017至2021年间,谢锋担任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随后于2021至2023年担任外交部副部长。2023年,谢锋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并在就任时表示,他的使命是捍卫中国利益和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谢锋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表态和行动展现了善意和合作的精神,得到了美国方面的积极回应。他在外交领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使他成为中美关系中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