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充斥脏话与人身攻击的激烈争吵,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长期矛盾彻底暴露在白宫聚光灯下。

这场冲突不仅折射出两人理念与性格的尖锐对立,更被视为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内部影响力下滑的标志性事件。

这场冲突之激烈,被知情人士形容为 "白宫十年未见",它不仅无情地撕开了美国权力中枢表面的遮羞布,更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愈发尴尬、艰难的处境。

据多位深入白宫内部的人士信誓旦旦地证实,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国税局代理局长人选这一关键职位的激烈争夺。

马斯克力排众议,坚定支持的是加密货币领域的倡导者加里・沙普利。而贝森特则凭借自身影响力,力挺财政部副部长迈克尔・福尔肯德,双方阵营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当贝森特以 "预算执行不力" 为突破口,对马斯克力推的DOGE计划展开猛烈抨击时,一向以强硬、直爽著称的特斯拉CEO马斯克,瞬间被点燃了怒火。

他毫不留情地以 "索罗斯傀儡"(暗指贝森特与民主党金主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以及 "破产对冲基金经理"(尖锐地影射贝森特早年在金融领域遭遇的惨痛败绩)等极具攻击性的言辞,对贝森特发起了凌厉的人身攻击。

双方你来我往,情绪愈发激动,局势逐渐失控,最终几乎演变成一场在走廊上你追我赶、濒临肢体冲突边缘的 "走廊追逐战"。

早在特朗普过渡时期,马斯克就希望将 "颠覆式创新" 理念引入白宫。他推荐的财政部人选霍华德・卢特尼克在与贝森特的博弈中失败。

其主张的 "DOGE财政化" 改革遭到财政部抵制,加密货币监管方面,他的激进主张也与SEC等机构产生冲突。

在贝森特阵营看来,马斯克是个难以掌控的 "不稳定因素"。一位财政部官员抱怨称,马斯克想用发推特的速度制定国家财政政策,但国家运行远比SpaceX火箭复杂。

在人事任命上,这种矛盾尤为突出。马斯克曾试图将数十名硅谷工程师安插进财政部技术部门,却因 "缺乏政府工作经验" 被贝森特否决。

特朗普执政初期,马斯克被视为 "科技治国" 的标志性人物。但近期种种迹象表明,他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冲突次日,特朗普公开支持贝森特提名的IRS人选,释放出明确的 "站队信号"。此外,马斯克在特朗普核心圈的出现频率急剧下降,如今每月前往白宫参与会谈的次数不足1次。

当时随着大选临近,特朗普的政治考量更加务实。他需要贝森特这样擅长政治运作的传统操盘手,来稳固权力根基、应对复杂局势。

相比之下,马斯克的 "技术乌托邦" 承诺逐渐显得空洞。DOGE支付体系推广受阻,星链军事化引发争议,其在X平台上的争议言论还导致共和党基本盘分裂。

这场冲突暴露了马斯克政治策略的缺陷。他试图将硅谷的 "颠覆文化" 移植到华盛顿,却低估了传统官僚体系的韧性与保守力量。

从国务卿卢比奥到贸易顾问纳瓦罗,马斯克与诸多建制派要员发生冲突,陷入四面树敌的困境。

马斯克的 "超级网红" 特质也逐渐成为双刃剑。他在X平台上转发质疑贝森特的推文、取关财政部官方账号,被华盛顿政治圈视为破坏规则的行为。

《华尔街日报》评论称,在白宫权力场中,发推无法替代复杂的政治交易与利益博弈。

马斯克与贝森特的 "爆粗门" 事件,标志着美国权力结构正经历深层次震荡。科技巨头凭借资本与流量试图重塑政治格局,而传统建制派则捍卫固有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