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媒体报道称,孟加拉国陆军即将从一家中国公司采购一系列地对空导弹和弹道导弹,以及用于制导拦截弹的火控雷达系统。

【孟加拉国准备从中国购买弹道导弹等武器】

报道表示,孟加拉国陆军军械部门总长阿布·巴卡尔·西迪克·汗少将和其他高级军官,在近期会见了中国公司的相关人员,讨论购买 HQ-17AE 地对空导弹 (SAM)、JSG 雷达和 FK-3 中程地对空导弹 (MSAM) 的计划。其中,JSG-400 TDR 雷达是巴基斯坦军事机构导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加拉国为什么突然决定加强与中国的军事合作,还点名要巴基斯坦同款武器,显然跟之前的印巴空战有很大关系。

在那场冲突中,原本被认为军事实力弱于印度,且不被外界看好的巴基斯坦,出动了从中国进口的歼-10C战机和多型防空系统迎战,成功击落多架印度战机,包括印度最先进的"阵风"战斗机,并压制其空中行动。最终印度不得不低头,与巴基斯坦达成停战协议。

显而易见,这场空战不仅让印度颜面尽失,也让周边国家看到了现实希望--这其中,就包括孟加拉国。

长期以来,孟加拉国一直在外交上依附印度,尤其是前总理谢赫·哈西娜执政时期,几乎所有对外政策都优先考虑印度因素。然而,这种"亲印外交"并未给孟国内带来稳定,反而激化了不少内部矛盾。

【孟加拉国反印情绪高涨】

2024年8月,在持续不断的反政府抗议下,哈西娜政府在国内大规模抗议中垮台,她本人流亡印度。而当孟新政府提出引渡要求时,印度却公开拒绝合作。这一举动,彻底点燃了孟国内原本就存在的反印情绪。

尤努斯临时政府上台后,迅速调整对外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去印向中"的举措。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尤努斯将中国作为上任后的首访国,而且选在孟加拉国"独立日"当天抵达北京,释放出非常明确的政治信号。

从这次军购看,孟加拉国并不是简单为了"装备升级"而购买中国导弹,它是清楚地看到了巴基斯坦靠中国装备实现战略突破的路径,并希望"复制成功经验"。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要冲,东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连孟加拉湾,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地缘价值极高。然而它也面临着印度几乎三面包围的战略压制。如果想真正获得地区独立性,靠政治和经济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军事安全上拥有"自主权"。

中国提供的这一整套防空系统,不仅意味着技术支持,更是战略背书。对于孟来说,这是一次主动向中国靠拢、实现"安全多元化"的关键一步。

近几年来,孟加拉国与中国的合作一直在不断深化。

截至2022年,中国已成为孟加拉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高达240亿美元,中企在当地的投资超过260亿美元,涵盖基建、电力、港口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卡纳普里河隧道等标志性项目,极大改善了孟的国家交通与能源结构。

【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来华访问】

如果此次武器购买合作谈成,无疑标志着中孟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到防务领域,也意味着两国关系正向"全方位战略伙伴"加速演进。这对整个南亚地缘格局来说,是一次沉重的冲击。

目前中国方面还没对此合作给出确切回应,但印度方面显然已经坐不住了。从印度媒体连日来的密集报道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印度对这场军购的焦虑情绪。印度方面很清楚:一旦孟加拉国完成军力"中式升级",那么其在南亚的"地缘操控能力"将大打折扣。

过去,印度一直将南亚周边国家视作"后院",无论是对尼泊尔、斯里兰卡,还是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印度始终以"区域霸主"的姿态进行干涉和操控。

但近年来,这一模式正在迅速失效。尼泊尔与中国共同推进边境基础设施建设,斯里兰卡大量港口项目由中国承建,马尔代夫新政府更是公开批评印度干涉内政,而如今孟加拉国也迈出"采购中国军品"的关键一步。

南亚国家对"印度主导模式"的疲劳与反弹情绪,已逐渐演化成集体行动。与此同时,中国在南亚地区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与印度不同,中国不搞"区域控制",而是通过合作共赢推动发展。对于像孟加拉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来说,中国代表的是"务实、安全、可依赖"的发展路径。

总之,孟加拉国军购"巴基斯坦同款",不仅是对中国装备的认可,更是一种战略投票:选择中国,是为了摆脱印度的压制,也是为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争取更多的主导权。

在接下来的南亚博弈中,谁能提供切实帮助,谁就能赢得人心。这一点,印度该好好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