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总台报道称,巴基斯坦官员21日告诉记者,该国西南部俾路支省胡兹达尔地区一辆客车当天遭遇袭击,已造成至少4死30伤。

在此之前,巴基斯坦官员19日对记者说,该国西南部俾路支省18日夜间发生一起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造成至少4人死亡、20人受伤。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18日晚10时30分左右,地点位于俾路支省基拉阿布杜拉地区,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在准军事部队堡垒附近市场引爆装满炸药的汽车。目前伤者已被送往医院救治。警方封锁了事发区域并展开搜查。

截至目前,尚无任何组织宣称制造了此次袭击事件。需要注意的是,当下,美俄英法德仍未就此次袭击事件发声。

第二件事,在印巴空战中失败之后,印度再次宣布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增兵,至此,印度在这一地区的兵力部署已经接近于50万,这次增加的兵力十分特殊,属于已经退役的印度军人。按照道理来讲,印巴一直都在边境地区进行小规模的交火,并未出现大的伤亡,印度根本用不着持续增兵,并且,印度现役军人大概有145万,就算要增兵,还没有到要召回老兵的地步吧?

分析认为,这些退役印度军人,并不是常规的大头兵,而是拥有一些特殊专业能力的兵种,比如说无人机操作员,或者说是有一些战争经验的战斗骨干、军事指挥人员等等。印度持续增加陆军兵力,其实意义不是特别大。因为在现代战争中,如果没有制空权,那么陆军只能是对方空军的活靶子,在印度空军无法击败巴基斯坦空军的前提下,印军根本就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地面战争。而印巴这一场空战的结果,反而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印度空军的拉胯战力,所以接下来的印巴局势走向也不难猜测,双方依然会在停火线附近进行小规模的交火冲突,印度空军重整旗鼓之后可能会再次挑起空战。

据悉,印度已经将阵风战机所配备的"米卡"中程空对空导弹,全部给换成了印度国产的空空导弹,战斗力据称已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印度所谓的国产空空导弹,令外界难以相信,因为印度自己的军工研发能力,被证明是十分稀烂,直接换装,带来的不是战斗力提升,更大可能性是战斗力的衰退,就等着看印巴下一次空战,印度国产导弹的表现了。

印度政府短期内要想打败巴基斯坦,明显不可能,印度总理莫迪的接班人却提出了另外一条道路,即"攘外必先安内"。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已经立下了军令状,明年4月前彻底消灭国内"叛军"--纳萨尔武装。在一场军方、警方的联合行动中,一共击毙了31名纳萨尔武装成员。等到彻底解决国内的问题之后,印度政府就可以集中全部精力,来对付巴基斯坦了。

据悉,沙阿是莫迪在人民党内的最亲密战友,也被视为莫迪的接班人,沙阿需要用战绩,来巩固这一地位,好到时候继承莫迪的政治遗产,继续领导印度来对付巴基斯坦。不过,印度知名战略学家普拉文·索尼却表示,要想击败巴基斯坦,印度得先击败中国。在他看来,巴方使用了大量的中式武器,还很有可能获得了中方的后勤以及情报支持,这样的巴基斯坦军队,印度是无法打败的,只能先对付中国。

然而,印度连巴基斯坦都打不过,那就更不用说中国了。

全世界见证印度打了败仗后,两个国家为莫迪"雪中送炭"。

印巴冲突过后,印度惨败的战果已是共识。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两个国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向莫迪政府抛去了橄榄枝,玩起了给印度"雪中送炭"的把戏。

这两个国家,分别就是伊朗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恰巧,他们又都是巴基斯坦的重要邻国,而且又在试图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从各个层面来讲都"有求于中国"。

【印度军队在空战中惨败后,伊朗与阿富汗去给莫迪雪中送炭】

先说伊朗方面,在印巴爆发空战后一天,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率队抵达印度,尝试调解印巴矛盾,同时参加第20届印度-伊朗联合委员会会议,与印方商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问题。

在此次会晤中,双方谈论了加强双边战略协作等问题,并在会后签署了有关海关合作、食品以及医疗产品监管等内容的三份协议。

在印巴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伊朗这种不顾巴方可能的反应,与莫迪政府深化合作的动作,显得十分不同寻常。

德黑兰此举,应该有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伊朗与美国正在进行谈判,德黑兰准备签署一项有条件的核协议,以换取西方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但谈判进行得似乎不太顺利。

【伊核问题谈判进行得不太顺利】

按照伊朗的说法,特朗普政府"没有准备好进行有意义的技术和政治谈判",不仅在谈判中无视伊朗的提议,还不断改变立场。伊朗需要为应对谈判破裂后,美国的进一步制裁而做准备。

伊朗希望能够通过现在这种"雪中送炭"的举动,让印度未来能够采购更多伊朗石油、天然气,并在恰巴哈尔港等项目上投入更多资金,帮助伊朗实现迂回突围。

其次,受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伊朗与巴基斯坦间本就存在着隐性矛盾,中东局势的持续变化,也有可能加剧伊朗对于巴基斯坦的防备心理。

简而言之,伊朗与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关系确实有所缓和,但双方的政治、军事互信水平仍不足以让德黑兰对于沙特等国彻底放心。

加沙危机持续外溢,伊朗苦心经营多年的"抵抗之弧"损失惨重,特朗普政府积极拉拢沙特等国,向这些国家出售大量武器等现实情况,更是加剧了伊朗对于局势的危险判断。

在此情况下,与沙特等国关系密切的巴基斯坦,自然会成为伊朗防备的对象。

从这个角度上说,巴军在对印作战中的出色表现,反而增加了伊朗的安全焦虑,促使伊朗更加积极地与印度眉来眼去,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请印度牵制巴基斯坦。

【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

不过,随着印度在后续冲突中再度落败,印巴双方正式停火,伊朗似乎也意识到了,真到了自己需要的时候,印度未必能够有效牵制巴基斯坦。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已经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通了电话,同意加强两国在贸易、安全和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尝试在印巴之间维持平衡。

巴方现在也不愿与伊朗结仇,便顺势而为,感谢了伊朗"为缓和印巴矛盾做的努力"。

而相比伊朗,阿富汗塔利班那边的行动更为激进。

塔利班官员专门驳斥了印巴空战后,巴军方有关印度导弹飞向阿富汗领土的报告,明显在向着印度说话。

【塔利班方面的表态明显偏向印度】

塔利班临时外长穆塔基则赶忙与印度外长苏杰生通开了电话,这也是自2021年8月,塔利班攻入喀布尔,建立临时政府以来,双方进行的最高级别外交接触。

塔利班现在找上印度,完全是在内外交困之下病急乱投医,试图首先从印度这边获得正式外交承认,在自己破解外交困局创造机会。

殊不知,其现在寻求与印度合作,可能会导致自身陷入更为艰难的局面之中。

巴基斯坦与阿塔当局,本就因为反恐等问题矛盾重重,若塔利班带领阿富汗彻底倒向印度,对巴方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双边关系必将进一步恶化。

巴方有可能彻底关闭边境,切断与阿富汗的贸易往来,这就有可能导致阿境内出现新的经济民生危机。

【由于塔利班迟迟无法兑现反恐承诺,巴方曾直接轰炸阿富汗境内恐怖分子营地】

若塔利班的行动,最终引发了新的地区冲突,威胁到了"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中方对于塔利班的态度也会改变。

塔利班一直所期望的开放瓦罕走廊,将阿富汗直接纳入"一带一路"体系一事将遥遥无期。

一言以蔽之,伊朗与阿富汗塔利班当局向印度示好的举动,折射出地区博弈中的现实主义逻辑。

伊朗试图以经济合作对冲美国制裁压力,同时借印度之手牵制巴基斯坦。塔利班则在外交困境中,将印度的外交承认视作打破国际封锁的突破口。

【若巴基斯坦关闭边境,阿富汗的经济民生问题将越发严重】

然而,这种权宜之计背后是难以弥合的战略矛盾。伊朗若过度倒向印度,可能被卷入印巴冲突的漩涡,破坏与海湾国家等方的关系。

塔利班对印度的倾斜则可能激化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危机,甚至触发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警报",最终招致中巴等多方的联合反制。

在这个国际地缘局势风云变幻的时代,地缘中的赢家,不会是哪些仓促落子者,而是那些稳坐钓鱼台的棋手,伊朗与塔利班明显没有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