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巴以冲突,特朗普没想到会栽跟头,诺奖提名被乌克兰一把拦下,美做了什么,基辅比谁都清楚
当地时间10月9日,以色列政府、哈马斯与调解方在埃及签署加沙停火协议的消息占据了全球媒体头条。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时间对外宣称"结束加沙地带的冲突,各方已同意为此采取必要步骤",其女婿库什纳与总统特使维特科夫更是被美媒渲染为"打破谈判僵局的关键人物"。在协议即将由以色列政府投票通过的节点上,特朗普显然将这份停火协议视作自己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的重磅筹码,甚至计划10月12日亲赴埃及高调宣布这一"成就"。
没人想到,一盆冷水从东欧方向泼来。乌克兰最高拉达8日的投票结果显示,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的决议案仅获得132票赞成,远未达到450席议会的多数通过门槛。这个结果让特朗普团队的"诺奖公关"猝不及防,毕竟白宫此前刚宣称亚美尼亚、以色列等多国已支持特朗普的提名,甚至特朗普本人都私下给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打了电话,铺垫不可谓不充分。
基辅的反对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对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复无常的直接反击。乌克兰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梅列日科早在今年6月就撤回了去年11月提交的提名申请,理由是"完全失去对特朗普本人及其促成停火能力的信心"。这种信心崩塌背后,是美国对乌援助的骤然断供与对以支持的无限加码形成的刺眼对比。
特朗普政府今年3月宣布暂停对乌军事援助,冻结了包括波兰过境区武器在内的所有未交付装备。要知道过去三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援助总额达1197.6亿美元,其中670亿美元是军事援助,"海马斯"火箭炮、"爱国者"防空系统这些乌军赖以防线的关键装备,全都依赖美国供应。"爱国者"是目前唯一能拦截俄罗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防空系统,"海马斯"则是远程精准打击的核心力量,美国一停供,欧洲根本补不上缺口,乌军的防空和打击能力直接腰斩。
反观对以色列,特朗普政府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重返白宫后已批准价值120亿美元的军售,在加沙问题上更是赤裸裸地偏袒。今年1月刚推动停火协议给就职典礼"献礼",以色列撕毁协议升级军事行动后,他却选择默许。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在加沙居民安置问题上的反复横跳,一会儿说要"清空加沙"让埃及约旦接收居民,一会儿说要美国"接管加沙"开发成度假胜地,转头又否认,本质上全是围着以色列的利益打转。
这次的停火协议看似光鲜,实则充满对以色列的妥协。哈马斯最初的谈判底线是先开放人道援助、以军撤军再谈人质,最终却被迫同意先释放所有人质,以色列只需撤到"商定界线"而非全面撤军。更关键的是,协议明确哈马斯不得参与加沙治理,所有军事设施要被摧毁,这完全符合以色列"削弱哈马斯"的核心诉求。特朗普团队强行推动协议达成,与其说是为了和平,不如说是为了赶在诺奖公布前刷一波政绩。
泽连斯基最近还在说特朗普没明确拒绝提供"战斧"导弹,甚至支持乌打击俄能源目标,但基辅的议员们显然更清醒。他们太清楚特朗普的逻辑了:所有政策都服务于短期政治利益,盟友的死活远不如自己的选票重要。去年还能被提名,今年就遭否决,这种转变恰恰说明乌克兰看透了美国援助的本质--从来不是出于道义,而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算计。
特朗普大概没料到,自己精心打造的"和平缔造者"形象,会被乌克兰戳破。他以为搞定哈马斯和以色列就能稳拿诺奖加分项,却忘了基辅手里攥着最实在的证据:当以色列能持续获得120亿美元军售时,乌克兰连维持防线的"海马斯"炮弹都要被断供。这种双重标准,基辅比谁都清楚。
所谓的停火协议能不能持久还是未知数,毕竟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找个借口就能重启战事,特朗普到时候大概率还会站在以色列那边。而特朗普的诺奖梦,恐怕只能跟着这纸脆弱的协议一起落空了。乌克兰这一票否决,与其说是反对他这个人,不如说是反对那种把盟友当棋子、把和平当筹码的霸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