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岛内政治气氛逐渐升温的当口,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刚上任就表达了想到大陆的意愿,并且严辞批评民进党当局。

这个举动迅速激起外界关注,而一个更值得玩味的细节是,11月11日,参考消息报道,美国方面居然主动出面,通过"美国在台协会"(AIT)安排会谈。

美方不仅要与郑丽文"交流",还想和国民党建立定期对话机制。

这事儿明显不同寻常,美国不和台湾地区执政党打交道,如今却主动找上一个在野党,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算盘?

统派秋祭发声

11 月 8 日下午,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庄严肃穆,"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 在此举办 "50 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灵大会"。这场已连续举办 34 年的活动,以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两岸同心、振兴中华" 为主题,慰灵碑前的缅怀墙上,清晰列出了李友邦、钟浩东、吴石、朱枫等牺牲烈士的名字,绿色土丘上摆满了民众敬献的鲜花,近百名参与者共同追思那段悲情历史。

郑丽文提前抵达会场,逐一与政治受难者遗属握手致意,现场不时响起 "两岸一家亲,我们都是堂堂正正中国人,郑丽文加油" 的呼声。作为刚上任不到一周的国民党主席,她明确表示 "必须来参加" 这场活动,并称国民党从连战到马英九时期,始终坚定推动 "转型正义" 与两岸和解,自己上任后的首要任务也是推动国共和解、为 "白色恐怖" 受难者平反。

在致辞中,郑丽文强调,希望用对话取代对抗,让过去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她直言,民进党当局常以 "国安" 为由驱逐陆配或意识形态不同者,将其视为 "杂质",而面对悲情历史,真正该做的是寻求和解,而非扩大裂痕。这一表态被岛内舆论解读为,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释放的积极信号,也是对两岸历史认同底线的一次试探。

AIT 紧急约谈

秋祭活动结束不久,多家台媒便披露了美国 "在台协会(AIT)" 处长谷立言即将与郑丽文会面的消息,会谈核心议题直指 "防务特别预算"。对于这一消息,AIT 并未否认,仅以 "定期与跨政治光谱的领袖交流" 作为官方回应,将此次会面定义为常规沟通。

但资深媒体人董智森的分析一针见血,他指出美国真正关心的并非台岛防务安全,而是高达 9495 亿元新台币的防务预算能否按时 "进账"。这一预算背后,是美国长期以来以 "安全保障" 为名,在台海地区构建的军售利益链条。

近年来,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坚持 "倚美谋独""以武拒统",防务预算逐年攀升,2025 年已达 6479 亿元新台币,占 GDP 的 2.45%,人均接近 3 万新台币。在美方施压下,民进党更提出 2030 年前将军费提升至 GDP 的 5%,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已接近战时标准。

这些防务预算,被外界普遍视为变相的 "保护费"。对美国而言,民进党当局在军购问题上向来顺从,从 F-16V 战机到岸防导弹,再到弹药扩充计划,即便部分项目要等待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交付,台岛依然照单全收。

但郑丽文的态度让美方感到不安,她此前已公开表示,台岛不是提款机,美国对台防务的要求 "远超台岛能合理承担的范围",并强调两岸若能维持和平稳定,便无需陷入军备竞赛。

更关键的是,如今台岛立法院中蓝营占据关键席位,国民党掌握主导权。按照流程,防务预算最终需经立法院通过才能生效,若郑丽文坚持理性路线,带头对防务预算 "踩刹车",美国长期以来的对台军售产业链将直接受影响,这也是美方急于约谈的核心原因。

新任主席郑丽文上任仅8天,就做了马英九8年都不敢做的事--参加"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追思会。这一举动,直接引爆了蓝营内部矛盾,前大佬蔡正元跳出来猛烈抨击,声称这是要让国民党变成"投降党"。

面对蔡正元的激烈反应,大陆官媒环球网迅速发声,虽未点名,但一句"岛内杂音发表无视历史真相、背离民族大义的论调",直接给蔡正元定了性。这番表态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对于这种抱着旧时代思维、阻碍民族大义的政治人物,大陆看得一清二楚,其危害性不亚于"台独"。

蔡正元的激烈反对,也折射出岛内政治深层的"门阀"问题。文章指出,岛内政坛资源被少数家族长期把持,这些"门阀"政客只在乎自身政治私利,是两岸统一的最大阻力。他们或选择"台独"保位,或像蔡正元一样,妄图借大陆之手清除异己,其本质都是自私自利。

在重重压力之下,郑丽文并非孤军奋战。她已获得强援--民进党前"民代"郭正亮。这位熟悉绿营运作的资深人士,已成为郑丽文的"外部智囊",助其推动国民党的"务实"变革。此外,民进党内部赖清德、蔡英文等派系内斗正酣,也为郑丽文专注处理蓝营事务创造了外部空间。

郑丽文直面历史"包袱",寻求与务实派合作,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政治选择,更预示着岛内政治力量可能迎来新一轮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