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传来重大喜讯,莫迪终于想通,普京很高兴,中国则异常镇定

据报道,2025年7月6日,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现场,一个足以改写全球金融格局的决定悄然诞生:金砖国家首次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达成统一立场并发表联合声明。这份沉甸甸的共识,标志着金砖机制在推动国际金融秩序变革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建立独立的支付结算系统被正式提上议程,国际贸易中美元独大的局面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普京总统虽未亲临现场,却通过视频连线传递出振奋人心的数据支撑: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国家GDP总量已达77万亿美元,一举超越G7集团的57万亿美元。金砖国家以占全球陆地面积三分之一、人口近半的体量,其经济规模已占据全球40%的份额。更令人瞩目的是俄罗斯与其他金砖伙伴的贸易结算中,本币占比已飙升至90%。普京强调,一个"服务于所谓'黄金十亿人'利益的单极体系正迅速瓦解",而金砖正引领着多极新秩序的崛起。

普京(资料图)

此次峰会的突破性进展,离不开一个关键角色的战略转身--印度总理莫迪。这位曾被西方寄予厚望的领导人,此次不仅亲赴里约,更在涉及美元地位的核心议题上展现合作诚意。回顾近年,莫迪政府屡屡在金砖触及西方敏感议题时表现迟疑,印媒甚至曾热炒其"退出金砖、转向G7"的传闻。然而特朗普政府关税大棒的咄咄逼人与G7峰会对印度的刻意冷落,让新德里清醒认识到:真正的战略自主,需依托金砖框架下的南南合作。从回避巴基斯坦代表到坦然同台,莫迪的姿态转变耐人寻味。

巴西总统卢拉在会场振臂高呼,坚信金砖已在多领域具备全球引领力。作为扩容后(新增印尼及10个伙伴国)的首次峰会,金砖展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北京师范大学金砖研究专家王磊点出其内核魅力:不同于传统霸权模式,金砖践行"不论国家大小,协商一致"的平等决策机制。新开发银行十年耕耘,通过量身定制的基建融资与绿色项目支持,成为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南南合作典范--这正是吸引数十国争相申请加入的深层动因。

巴西总统卢拉(资料图)

当俄印巴为突破欢呼时,中国代表团却展现出异乎寻常的镇定。这份冷静源于对复杂局势的清醒预判: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宣布即将落地的"对等关税"犹如悬顶之剑,金砖内部新兴经济体能否扛住压力仍是未知;另一方面,金砖的团结基石仍需反复夯实--今日印度因西方冷遇而靠拢,他日若重获青睐,立场会否再次漂移?中国的审慎提醒着伙伴们:高光时刻更需着眼长远韧性。

这场以"加强全球南方合作,推动包容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为主题的峰会,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对旧秩序的集体重塑。正如普京所言,金砖已成为"全球治理的关键中心"。其力量不仅源于GDP数字的超越,更在于为占世界大多数的"全球南方"开辟了一条免于胁迫的发展新路。新开发银行对成员国差异化需求的尊重,以及拒绝以资本规模决定话语权的平等机制,正是这条新路的基石。

金砖国家(资料图)

金砖的崛起已是事实,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77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要转化为可持续影响力,需要各国超越短期利益算计。莫迪的"想通"是积极信号,但将战略转向固化为长期共识,仍需金砖国家展现更大智慧与定力。当美元霸权的高墙出现裂痕时,金砖能否将本币结算的星火燃成燎原之势,答案不在某次峰会的掌声中,而在未来每一次抵御诱惑、坚守初心的选择里。这场关乎世界未来的静水深流,注定比表面的欢庆更值得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