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相声演员万新明昨天下午六点半在南昌走了,68岁的老爷子说了一辈子南昌话相声,连亲爹到死都没看过他一场演出。
他守住了方言艺术的魂,也把自己困在了一座城。
老万这辈子太拧巴了。
父亲万笑玲1940年代把上海滑稽戏改成南昌话,成了非遗"南昌谐谑故事"的祖师爷。
可老爷子死活不让儿子干这行,特殊时期全家下放农村,老万学木工、剃头、当翻砂工,硬是偷摸跑去文化宫说相声。
1990年以"小筱贵林"登台,和搭档搞南昌话配普通话的混搭,场场爆满。
湖南奇志大兵玩同样的套路红遍全国,老万却连江西都没走出去。
外地人听他《报菜名》像听天书,他自己也懂方言是枷锁,可就是放不下。
2011年搞贵林社每周六在八一公园免费演,2016年咬牙开茶馆想复制德云社,结果撑死坐百来人。
去年徒弟请来方清平站台,热闹完还是本地老面孔捧场。
最扎心的是父子俩的隔空较量。
父亲1986年去世前从未认可他,老万憋着口气在2012年给亡父办"从艺80周年"纪念。
如今他倒在糖尿病并发症上,贵林社还在公园凉亭里演着。
茶馆的木头桌椅被磨得发亮,台下阿公阿婆笑得拍大腿,外地游客却听得直挠头。
有人说他傻,死守方言活该没流量。
可看看现在非遗名录里多少项目成了标本,至少老万让南昌话相声喘着气活在市井里。
当满街网红店播着算法推荐的洗脑神曲,八一公园那方小舞台还在用土话讲南昌人的悲欢。
扎根才能活,这话听着心酸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