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日前签署了2025年的春季征兵令,根据这份总统令,全俄85个联邦主体(对应省级行政单位)需要在4月至6月这近100天的时间内,完成至少16万人的征兵目标。

这是过去14年来,俄罗斯最大规模的一次义务兵征召,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征兵还要追溯到2011年春季,当时征召了20万新兵。

【普京日前签署了2025年的春季征兵令,将有16万名新兵入伍】

普京在总统令中以"斩钉截铁"般的语气强调--联邦和地方政府、征兵委员会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及时有效地完成征兵计划。

首先要简单介绍一下,俄罗斯的士兵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义务兵,二是合同兵。

义务兵就是按照俄罗斯法律,必须承担兵役义务的18岁到30岁的男性公民,兵役期限为1年。俄乌冲突爆发前年龄上限是27岁,后来调到了30岁。

【这是过去14年来,俄罗斯最大规模的一次义务兵征召】

义务兵不能出国作战,待遇和训练的质量也都很差,所以不是战场上的主力,也基本上不进入技术性岗位。以目前俄乌冲突的强度来看,这些义务兵若被投入战场,几乎等于炮灰。

而合同兵则是自愿长期服役的职业军人,类似雇佣兵,接受专业训练,待遇高,而且可以出国作战。目前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主力就是合同兵,平均工资在每月20万到2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75万到2.2万元,这还不包括签订合同给予的一次性补贴和其他社会福利待遇。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义务兵战斗力差,又不能出国作战,那么为何普京这次还要下令征兵这么多人?这里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自乌东四地被"公投入俄"后,将义务兵派往顿涅茨克等战场前线,严格意义上来说就已经符合俄罗斯法律了。

【普京:政府、征兵委员会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及时有效地完成征兵计划】

与此同时,光靠合同兵的征召,往往难以满足战场的需求。尤其是过去两年,合同兵的征召后劲不足,导致俄罗斯不得不更多地派出部分义务兵上战场,并鼓励义务兵在服役结束后与国防部签订合同,转为合同兵。

其次,俄乌冲突目前正面临关键转折期。普京政府一方面采取拖延战术与美国进行谈判,对停火提出诸多条件;另一方面让俄军不断加强前线进攻,在俄乌谈判正式开始前夺取更多筹码。

从时间和战场环境来说,春季土地化冻后泥泞季节结束,战场环境适合地面推进。普京此时加征新兵,替换国内一部分老兵,将后者直接派到前线,很快就能完成新一轮部署。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俄罗斯边境局势的恶化,普京需要在紧邻乌克兰的几个州内增加驻防兵力。

【普京需要在紧邻乌克兰的几个州内增加驻防兵力】

去年8月,乌军攻入库尔斯克州,一个月内控制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超过100个城镇和定居点,包括俄罗斯的天然气枢纽所在地--苏贾市。

尽管在经历了8个月的战斗后,俄军目前基本上夺回了库尔斯克州的绝大部分失地,但这远远超出了普京最初的预料。乌军攻入库尔斯克州的第一周,普京连续召开了三次高层紧急安全会议,后来多个消息来源指出,当时普京对俄军的要求是两个月内彻底赶走乌军。

库尔斯克这边还没折腾完,结果同样位于俄乌边境,紧邻库州和哈尔科夫的别尔哥罗德州最近又宣布告急了。

先是上个月21日,俄国防部通报"成功挫败乌军渗透别尔哥罗德地区的五次行动"。然而事实证明,要么是乌军渗透了第六、第七次,要么是俄国防部在谎报军情。

28日,数名俄罗斯军事记者在社交媒体上爆料乌军攻入别尔哥罗德州并与当地守军激烈交火的消息。同日,泽连斯基也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乌军已经在库尔斯克之外的地区采取"某些措施"。

【28日,数名俄军事记者爆料乌军攻入别尔哥罗德并与当地守军激烈交火的消息】

次日(29日),俄罗斯官方终于做出了回应。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称,该州位于俄乌边境附近的20多个村庄和定居点遭遇了袭击,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相比于去年8月的库尔斯克攻势,乌军这次对别尔哥罗德的进攻规模较小,主要是为了牵制俄军对苏梅和哈尔科夫的攻势,缓解前线战场的压力。然而对于刚刚大力庆祝库尔斯克胜利的克里姆林宫而言,乌军此次行动带来的负面的政治影响无疑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截至目前,克里姆林宫仍未对别州的局势发表评论。

俄罗斯一直尽可能让战火远离本土,而乌克兰要做的,正如泽连斯基去年8月所言:"敌人把战争带到乌克兰的土地上,现在战争回到了他们的家乡……任何想在乌克兰的土地上播种邪恶的人,都将在他们的领土上自食其果--这不是盲目的报复,这是正义。"

从目前来看,只要俄乌冲突仍持续下去,那么俄罗斯靠近乌克兰的边境地区恐怕没什么安宁可言,要一直面临乌军渗透、进攻的威胁。为此,征召并派驻更多义务兵到这些地区,自然就成为摆在普京面前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