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小暑节气,就意味着仲夏时节,已经正式拉开序幕,各个地区也会相继进入"上蒸下煮"的天气模式。除此以外,小暑时节的天气,对于农业有着深远影响。古人一直使用小暑的天气,来预测未来的天气走势,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老话也经常说"雨打小暑头 寡妇也发愁",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小暑时节出现降雨,那些人口少的家庭,由于缺乏劳动力,就会产生担忧的情绪。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小暑时节是晴天合适,还是下雨更合适呢?看看谚语怎么说。
俗话说"小暑大太阳 农民心发慌",这句话形象的描述了,人们对于小暑天气的不同态度。说的是,如果小暑时节出现艳阳高照,也就是大晴天,就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经常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小暑节气之后,就是大暑节气,也是三伏天的开始,经常不下雨的话,不仅天气会特别炎热,农作物也会因为干旱,而出现生长缓慢,或者是枯萎发黄现象,严重的话,甚至会干枯死亡,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可要是小暑出现阴天,或者是降雨,情况就不一样了,有句谚语是"小暑连阴 遍地白银"。"连阴"说的是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遍地白银"是一种夸张的形容,指的是庄稼获得大丰收。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小暑时节,经常出现阴天,或者是又打雷又下雨的话,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三伏天,可能经常出现阴雨天气。三伏天经常下雨,不仅可以驱散暑热,还可以缓解干旱天气,给农作物补充水分,当庄稼不缺雨水的时候,就会快速生长,给将来获得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而"遍地白银"不仅代表了丰收,也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类似的还有一句是"雨打小暑头 四十五天不用牛"。"四十五天"就是一个半月。我们知道,古时候没有拖拉机,耕地的主要劳动力就是黄牛。古人认为,如果小暑时节出现阴雨天气,就代表着当年三伏天,可能会经常出现降雨,经常下雨的话,缓解旱情的同时,也会让土壤松软潮湿,在这种环境下,黄牛也就无法下地干活。当然"一个半月"是一种夸张说法,只是为了描述,一定的天气现象。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古人"雨打小暑头 寡妇也发愁"的说法,并不是说小暑下雨不合适,而是人们更期待小暑下雨。这也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力不发达时期,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具有一定时代性特点,现在来看,依然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也反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咱们在使用谚语的时候,不能只停留于表面含义,而是要通过表面,产生深层次的考虑,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