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一挑八,不仅毫不退让,甚至第一个就把日本点名批评。这种场合,通常是西方国家占据话语权,但这回,风向变了。
更出人意料的是,俄罗斯在关键时刻突然对日本开火,明确表态北方四岛压根没得谈,这番话不仅打了日本右翼的脸,也让高市早苗坐立难安。
美国这一回罕见地选择了沉默,而亚洲其他国家也集体"装聋作哑"。

联合国火药味升级,中国代表一挑八,第一刀砍向日本
还记得数天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辩论会上,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爱尔兰、荷兰、日本以及欧盟,八个国家或组织再次拿"人权"问题指责中国,话题无非是老三样--新疆、西藏和香港。
但不一样的是,这一回中国代表明显"换了打法",没有任何退让,直接一挑八,当场逐一"回怼",言辞犀利,毫不客气。尤其是对日本的部分,中国代表把"第一刀"就砍向了日本,这不是巧合,更不是情绪化,而是有备而来。
中国代表不仅抨击日本在二战问题上至今没有真正反省,还点名指出其对琉球群岛原住民的歧视现状。
这一席话立刻让日本代表"跳脚",事后日本政府火速"补锅",要求中国"撤回相关言论",理由是"干涉日本内政",但这反而坐实了中方的指控--日本根本不想面对历史,更不敢承认琉球问题的复杂性。

为什么中国在这次联合国上把矛头首先指向日本?一方面是因为日本长期在涉疆、涉港、涉藏问题上配合西方国家,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另一方面,也是对日本近年来频频在台海问题上"越线"的强烈警告。
这不是外交辞令的过招,而是中方明确释放信号:谁挑衅,谁就先挨打。
就在中国代表在联合国掀起"火力输出"的同时,日本也不安分。高市早苗再次在台海问题上"放话",称"日本应在台海冲突中采取军事介入",而面对媒体追问,她不但不撤回言论,反而表示这是"日本政府一贯的立场",她只是"说出了历届政府不敢明说的实话"。
这番话一出口,立刻在日本国内和国际舆论引发震动。
要知道,日本宪法第九条明确限制其对外用兵,高市此举无疑是在挑战战后体制底线。而更大的问题是,她把这番极具争议的言论包装成"政府共识",这不仅是个人冒进,更是试图拖整个日本下水。

右翼势力当然拍手叫好,甚至要求中国驻日领事就之前联合国上的批评"道歉",但日本主流社会和部分建制派却明显感到不安。
高市早苗不是第一次搞这种"右翼冲动型"操作,她靠着挑动民族主义情绪在选战中积累声望,尤其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她曾多次表示"必须收回失地"。
问题在于,她把外交政策当"竞选口号"喊,既不顾及国际局势,也不考虑日本实际能力。而这一次,台海和北方四岛双线开火,高市早苗不仅给中日关系添堵,还让俄罗斯找到了"出手"的机会。
克宫出招:北方四岛?日本想都别想了
就在日本国内为高市早苗言论争议不休之时,11月10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媒体突然发话:"任何方面都不应质疑千岛群岛的领土归属。"

这句话看似平静,实则杀伤力十足。所谓千岛群岛,日本称其中南端四岛为"北方四岛",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收复",但俄方始终态度强硬。
而这一次,俄罗斯在没有任何日俄双边冲突的背景下主动发声,很明显是回应。
佩斯科夫的发言等于把话挑明了:日本敢在台海问题上惹中国,那我们也不客气,北方四岛你就死心吧。
更讽刺的是,高市早苗当年竞选时就是靠"要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有所建树"赢得选票的,如今俄罗斯一句话就把她的"政绩梦"击得粉碎。
虽然没有结成什么"同盟",但在反制日本右翼、遏制其军国主义倾向方面,中俄确实有着共同利益。对中国而言,俄罗斯的这番话,显然是"雪中送炭";对高市早苗来说,却像是"背后一枪"。

美国沉默,亚洲观望,中俄下一步怎么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日关系因为台海、联合国、北方四岛三重问题陷入紧张之际,美国并未站出来"撑日本",这和以往一有风吹草动就"跳脚"的美方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尤其是在高市早苗公开鼓吹"日本应介入台海军事冲突"后,拜登政府甚至没有一句公开表态。
美国的沉默,不是无知,而是有意。首先,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当然希望盟友配合,但它更清楚,日本若真在台海动手,后果将极难控制。
其次,美国不愿在琉球、北方四岛问题上被拖下水,特别是北方四岛是俄罗斯现管辖区,任何刺激都可能引发美俄之间的不必要对抗。
而亚洲其他国家,比如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此时也都选择"装傻"。没有国家愿意在大国之间选边站,尤其是在日本高调挑衅、中国强硬回击、俄罗斯突然下场的多边局面下,谁站错队,谁就可能被拖入泥潭。

那么,中俄下一步会怎么走?
从当前的态势来看,中俄在对日问题上已经形成某种战术默契。双方都没有高调宣布什么"联盟",但行动上却彼此呼应。
中国在联合国场合点名日本,俄罗斯随后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强硬发声,已经让日本右翼政客焦头烂额。
接下来,如果日本继续在台海议题上挑衅,不排除中俄会在日本海或东海展开一次联合军演,释放更明确的信号。对付军国主义,不需要多说,行动是最好的回应。
中方在联合国的强硬回击,不是简单的"舆论反制",而是通过实打实的外交动作,打掉日本在"人权外交"上的虚伪面具。

所谓"仗义",不是口头支持,而是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发声。普京这次虽然没有亲自露面,但克宫的发言已经足够有分量。
很多人看到中俄在这件事上"一唱一和",就下意识认为两国又在"联手遏制日本"。但真要说中俄有什么"明确分工",那是想多了。中俄确实在一些问题上立场一致,但更多时候是各打各的战略方式。
中国对高市早苗的态度非常明确:台海是中国内政,外部势力插手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中国外交部和驻日使馆的反应非常迅速,没有推拖、没有模糊空间。
而俄罗斯这边,虽然没有点名高市,但他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选择在这个节骨眼发声,客观上确实加强了中国对日施压的效果。

两国没有事先"串通",但这次确实实现了"战略合拍"。中方出面反击台海言论,俄方打击北方四岛幻想,日本同时在两条战线上陷入被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这次是"自找的"。高市早苗以为可以靠强硬言论在国内积攒人气,却没想到引来的是外交上的双重打击。更讽刺的是,她原本是想展现"强硬领导力",结果却让外界看到日本在关键议题上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