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防卫省公布的2026财年预算草案显示,其防卫预算申请额高达8.8454万亿日元(约合600亿美元),再次创下历史纪录。
同时,日本政府计划于2025年底开始在九州地区部署改进型12式岸舰导弹,这种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从九州发射即可覆盖中国上海、浙江及台湾海峡。
日本频频军事行动,难道是不怕中国吗?一名日专家早就预料到最后解决:色厉内荏罢了!
据悉,九州地区将成为日本远程导弹部署的重点区域,改进型12式导弹不仅射程远超原始型号的200公里,还能打击陆基目标,名义上是"防御性武器",但其能力已明显突破"专守防卫"原则。
日本防卫省计划分阶段在熊本县、大分县和冲绳县部署这些导弹系统,旨在构建一条所谓的 "导弹封锁链"。
除了导弹部署,日本还加速发展高超音速武器、电磁轨道炮等新概念武器,并大力推进无人装备建设。其军事战略正从"防御型"向 "进取型"转变,呈现出"跨域作战体系"的进攻性特征。
在军事扩张的同时,日本政府试图淡化历史。
2025年日本战败80周年纪念日,日本首相未提"侵略责任"或"道歉",仅强调"和平发展",并中断了自1995年以来每十年通过内阁决议形式反省历史的传统。
8月底,日本政府还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参加中国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仪式。
日本这一矛盾行为背后,是做贼心虚还是战略焦虑?
要知道,中国近期举行的九三阅兵展示了众多尖端武器装备,体现了中国国防力量的飞速发展。所以有分析认为,日本加速军事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是 被中国崛起"吓的"。
日本失去了世界第三经济体的地位,可能很快将被印度超越。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在军事领域的疯狂投入增加了财政负担,可能进一步拖累经济发展,近乎一种"经济慢性自杀"。
可日本即便强硬,但却暴露了其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真实意图只不过是为了留住右翼政治势力中的支持者,以维持执政地位。
面对日本的动向,中方展现了言出必行的态度。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中方已宣布对在日"新汉奸"石平实施制裁,这是对日方敲响的警钟。中国军队不间断地在日本周边海空域进行一系列军事行动,也是在敲打日本,若执迷不悟必将自取灭亡。
从军事角度看,现代战争打的是国力,拼的是家底。中国拥有203.5万现役军人,而日本自卫队仅有24.7万,双方人数存在近十倍悬殊。
中国阅兵展示的北斗全球组网、歼-20隐身战机等全自主国防工业,构成体系化优势。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轰-6N轰战机可携带射程超过3000公里的空射远程战略导弹。
要知道,日本军事转型始终依赖美国GPS导航和宙斯盾系统,而中国已形成全自主国防工业体系,构成体系化降维打击优势。
日本防卫省曾暂停远程导弹部署计划,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其战略冒险空间已被压缩。
2012年,日本退役陆军少将矢野义昭曾抛出惊人观点:到了2025年,如果中日爆发冲突,中国将能在两周内彻底击败日本。
矢野义昭不是普通评论员,他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前少将,拥有丰富的军事背景与战略视野。他曾在2012年精准预测了俄乌冲突,分析了原因和时间,因此其观点备受关注。
当时他的这番言论引起日本各界热议,既有震惊也有质疑。毕竟当时美国还算如日中天,日本打不过中国,背后还有美国当靠山。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十多年过去了,日本仍然不是中国的对手,而且美国也在刻意避免跟中国发生战争。
矢野义昭自己也指出,中日一旦开战,美国是否真的愿意帮助日本还不太好说。
日本所谓的"保护神"面对中国时可能自身难保,哪还有能力保护日本呢?更重要的是,如果现在爆发战争,中国击败日本可能不需要两周时间。
日本比谁都清楚,随着中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加上中国对日开始动真格,留给日本蹦跶的机会不多了。
我们有能力、也有意志守护和平,但也绝不畏惧任何挑战。但愿日方早日明白,疯狂扩军从来换不来安全,只有尊重历史、看清现实,才能真正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