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清楚了,与其对抗不如和谈,中美第四轮经贸会谈下周举行

特朗普的关税联盟梦碎后,为何突然转向和谈?中美第四轮经贸会谈将于下周举行,这场谈判背后藏着怎样的现实考量?

9月11日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美国财政部正施压G7成员国对中国、印度加征50-100%关税,理由是两国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美方声称关税将持续至乌克兰冲突结束。这一举措暴露了特朗普政府试图构建对华关税联盟的野心。

然而G7内部的裂痕早已无法掩盖。在加拿大班夫举行的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美国的压迫性主导遭遇集体反弹。2024年中欧贸易额超7000亿欧元,德国、法国等国国内的消费品60%依赖中国进口,加税无疑会加剧自身通胀。

加拿大作为轮值主席国明确表示"需平衡对印中关系",日本、意大利等国也不愿为美国利益牺牲自身经济。

美国民众的反对声也是不绝于耳。上海美国商会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48%受访企业要求取消所有对华关税,64%预计关税战将导致营收下降。化工、物流和制造业受影响最为严重,88%的化工企业直言将面临收入受损风险。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让特朗普的"对华关税联盟"计划举步维艰。

美国对印度的单独施压更凸显策略失效。因印度购买俄油,美方对其药品、钢铁加税50%,但印度对美药品出口占其总额40%,关税直接冲击其支柱产业,引发强烈抵触。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让更多国家看清了美国单边政策的危害性。

在此背景下,墨西哥9月10日提出的关税改革提案倒是成了逆流而行的典型引起不少关注,计划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签约国加征10%至50%关税,涉及1371个关税代码商品,价值520多亿美元。

2024年中墨贸易额达1094.26亿美元,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汽车零部件已深度融入墨西哥产业链。如果墨西哥宣布对华加税50%,那么中方可能针对性调整农产品和矿产进口政策,甚至对墨西哥对等加税,一是因为墨西哥191.95亿美元对华出口中,资源类产品占比超六成。

二是因为中国必须将这种不好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如果墨西哥迫于美国的淫威成了第一个对华加税的国家,然而中国还在同情于它的话,那么就将会有更多的国家站出来出卖中国的利益,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是万万行不通的。

也正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环境下,中美第四轮经贸会谈才定于下周在马德里举行。西班牙作为欧盟成员国与中美关系均保持稳定,能够为会谈创造中立宽松的氛围。

回顾前三轮会谈成果,5月日内瓦会谈取消 91%互征关税,7月瑞典会谈将休战延长至11月初。此次谈判焦点明确:关税休战能否进一步延长?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年1-7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同比下滑67%,市场份额降至4.7%,农民群体的强烈呼声可能推动农产品贸易突破。稀土出口管制和市场准入问题也有望取得进展,双方可在现有基础上探讨更合理的管制标准。

特朗普政府半年来的折腾已见分晓。从G7加税提议遭拒到国内企业集体反对,构建"对华关税"联盟的尝试彻底失败。美国商会调查显示,仅18%企业选择将投资转移至美国,更多企业用脚投票拒绝 "脱钩"。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没有国家愿意成为中美博弈的牺牲品。

特朗普终于明白,与其四处施压构建虚幻的"对华关税"联盟,不如坐在谈判桌前解决问题。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利益,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下周的马德里会谈,或将成为双方关系转向务实合作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