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一】在菲律宾深陷腐败丑闻、投资环境饱受质疑之际,韩国总统李在明日前以担心腐败为由突然出手,叫停了一笔7000亿韩元(约合35.84亿元人民币)的对菲基础设施贷款。为了不让韩国此举影响菲律宾对外资的吸引力,菲方急忙跑出来否认与韩国达成过此类协议。

香港《南华早报》9月12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尽管菲律宾方面竭力否认,但在该国近期因防洪工程腐败丑闻而引发公众信任危机之际,主要国际合作伙伴因担心项目腐败而撤资的举动,可能会促使其他外国捐助方和投资者加大对在菲项目资金管理的审查和重新考量。

当地时间9日,李在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已下令立即停止向菲律宾桥梁项目提供7000亿韩元的贷款支持,因为该项目"被认为存在缺陷,容易滋生腐败"。

不过,他补充说,"幸运的是,项目尚未启动",相关资金也未发放,包括韩国专为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合作而设立的相关基金。

李在明在宣布这一消息的帖子中引用了韩国《韩民族日报》的报道。据该媒体报道,涉事项目原本由菲律宾农业改革部提出,计划在菲律宾多地修建350多座钢制模块化桥梁,该国已于2023年11月向韩国政府递交了贷款申请。

报道称,韩国企划财政部此前因为担心该项目可能出现破产和腐败现象,拒绝了贷款申请。但当时国民力量党的院内代表权性东出面调解,推进了这一项目。作为交换,他从菲律宾政府处获得了镍矿开采权。

因为《韩民族日报》的上述报道,李在明决定停止向该项目提供贷款。他称,这一决定避免了纳税人7000亿韩元血汗钱的浪费,预先阻止了潜在的管理不善和腐败风险",还向披露此事的韩国媒体表示"深切感谢"。

韩国企划财政部随后确认,已决定不支持菲律宾的项目。

不过,菲律宾财政部在声明中坚决否认存在所谓的韩国贷款。该部称,相关桥梁项目正与法国洽谈,目前谈判已进入技术与财务条款的收尾阶段。

菲律宾土地改革部长康拉德·埃斯特雷亚(Conrado Estrella III)也急忙通过《菲律宾星报》对外撇清,称"根本没有这笔贷款……我们没有联系过他们,根本就不存在贷款协议",菲方仅与韩国进行了探索性谈判,但由于双方对项目范围和技术细节存在分歧,最终没有签署任何贷款协议。

菲律宾财政部还在声明中特意强调,"菲律宾政府将以完全透明和负责的态度满足合作伙伴的信任和信心"。

菲律宾做出这一表态意在打消其他外国投资者因为韩国此举而产生的担忧。《南华早报》指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今年7月访美期间,成功争取到21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和7800万美元的与"吕宋经济走廊"相关的发展资金。4月,菲律宾还派代表团前往韩国,期望吸引更多投资。但如今,韩国总统亲自叫停贷款,显然与马科斯政府的预期背道而驰。

报道称,在韩国做出这一决定之际,菲律宾国内正因防洪工程腐败而展开大规模调查。今年7月,马尼拉及周边多个地区被暴雨引发的严重洪水淹没,马科斯下令彻查防洪项目。调查发现,自2022年以来,菲律宾供拨款5450亿比索用于防洪,但部分工程虚设、质量低劣,其中1000亿比索的项目仅由15家承包商获得,另外2394家分得剩余的预算。

今年7月,菲律宾洪水揭开防洪工程腐败问题。 视觉中国

《日经亚洲评论》11日指出,菲律宾长期以来深受腐败困扰,是东南亚腐败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柬埔寨和缅甸。根据国际腐败监督组织"透明国际"2024年发布的清廉指数数据,菲律宾在180个受调查国家中排名第114位。

菲律宾联合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本·卡洛·阿松森(Ruben Carlo Asuncion)分析称,菲律宾的腐败、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监管瓶颈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阻碍其竞争力的几大障碍,2025年上半年菲律宾外资流入同比下降了23.8%。

阿松森认为,虽然有多种因素影响着外国直接投资的趋势,但治理问题会放大风险溢价,可能延迟项目审批,促使资本转移到风险较低的市场。他补充说,虽然李在明的声明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但这一事件"增加了声誉风险,并可能导致其他投资者对菲律宾投资进行更严格的责任调查或延缓承诺"。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副教授安东尼·劳伦斯·博尔哈(Anthony Lawrence Borja)更是直言,如果腐败丑闻迟迟得不到解决,"那些厌恶高交易成本的投资者会转身离开菲律宾。最终留下来的,可能就是那些愿意、甚至有足够可疑背景去支付腐败产生的交易成本的人,从而加剧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