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炸中俄管道?中俄蒙首次边防联合演习,奉劝趁早打消念头

有人要炸中俄天然气管道?中俄蒙首次举行边防联合演习,这背后传递出怎样的特殊信号?

在上合组织峰会后,中俄蒙三方终于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消息传出,有人欢喜有人愁。

管道建成后,俄罗斯每年可以通过蒙古国向中国运输多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期限为30年,俄罗斯可以保证长期稳定的外汇收入,蒙古国同样可以从中收取不菲的过境费用,而中国也进一步稳定了能源进口渠道,保障了国内的生产生活。

然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往往面临安全挑战。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连接俄罗斯与欧洲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事件,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事件也提醒各方,能源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当地时间9月4日,美国福克斯新闻主播杰西·沃特斯在节目中表示:"普京在正铺设一条通往中国的大型管道,这条管道将为中国提供15%的能源,并让中俄关系日益密切,可能有人会像轰炸北溪天然气管道一样轰炸这条管道。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两条北溪管道被炸,虽然事件至今没有定论,但给世界带来的动荡影响不言而喻。

巧合的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蒙三国在9月8日至9日举行了名为"边防合作-2025"的联合演练。这次演习以"联合防范打击边境地区恐怖破坏活动"为课题,在中俄蒙边境某区域组织,这是三方首次组织边防部队参加联合演习。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俄蒙作为邻国多年,但这还是三方首次组织边防部队参加联合演习,并且演习的主题恰好就是打击恐怖破坏活动。演习通过"谁在境内、由谁牵头""多边协商、平方指挥"原则,组织联合筹划、侦察、打击、移交等演练内容,充分检验边防合作新模式,提升三方战略协作水平。

这也侧面说明,中俄蒙绝不仅仅是敲定了天然气的经济项目,而是要开展更加广泛、全面的协同合作,并且已经做好了准备,保障三方合作项目的安全。

而相较于北溪管道,中俄蒙天然气管道的安全性无疑会更高。北溪管道很长一部分需要经过波罗的海的国际水域,即便俄罗斯有心提供安全保障,也无法全面覆盖。但是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都在陆地上,并且有着中俄这样的陆地军事强国保驾护航,恐怖分子想要对其进行破坏,难度呈几何级上升。

当然,中俄蒙首次组织边防部队参加联合演习,还传递出一个更加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中俄蒙三方的互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而且这一次在北京签署的备忘录中,不仅要推动"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落地,还有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这也将进一步释放三方的经济合作潜力,缔造新时代的邻里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