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4月1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其标志性的"对等关税"政策推向台前,宣称4月2日这一天将成为美国从"不公平贸易体系"中"解放"的历史节点。随着关税大棒即将挥向全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东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罕见地达成了战略共识。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共同应对美国单边主义所带来的冲击。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并非简单的贸易平衡手段,而是将关税工具异化为地缘政治博弈的"万能钥匙"。根据白宫披露的细节,新关税将覆盖所有贸易伙伴,针对汽车、半导体、能源等关键领域实施25%以上的惩罚性税率,并叠加"二级关税"制裁与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有能源往来的国家。这种"无差别攻击"的背后,是特朗普试图通过重构全球供应链,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同时削弱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图。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代价正逐渐显现。高盛集团将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从20%大幅上调至35%,警告关税政策将推高通胀至3.5%,失业率升至4.5%。
美国国内反对声浪亦此起彼伏,俄克拉荷马州参议员兰克福德直言:"美国人不想为汽车支付更多费用",而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虽支持关税,但担忧供应链断裂将导致行业动荡。华尔街的恐慌情绪已传导至全球市场,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3160美元,美股一季度累计下跌超10%。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中日韩三国在首尔召开的经贸部长会议释放出关键信号。
三国一致同意加强半导体供应链合作,日方承诺放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韩方则寻求扩大自华原材料进口,中方则推动RCEP框架下的自贸区谈判升级。这种"互补型合作"直击美国痛点:中国掌握稀土等关键资源,日韩在高端制造领域具有优势,三方协同将打破美国试图孤立中国的战略布局。更值得关注的是,三国重启搁置五年半的自贸协定谈判,计划在RCEP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关税、开放市场。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直接回应,更是对"去风险"叙事的有力驳斥。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坦言:"保护主义不是解决之道",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则强调:"三国必须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颠覆。他试图通过"关税-制裁-重构"三部曲,将全球贸易体系纳入"美国优先"的框架。然而,这种单边主义行径正遭遇多重阻力:欧盟推迟报复性关税实施,加拿大、墨西哥寻求关税豁免,就连传统盟友日韩也选择"经济与安全脱钩"。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合作机制,构建起多元化的贸易网络,削弱了美国关税的威慑力。
未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将取决于三大变量:美国国内政治对关税政策的承受力、中日韩合作的深化程度,以及多边贸易体制的韧性。若特朗普政府坚持"以战促和",可能引发全球性衰退;若东北亚国家能将经济互补转化为制度性合作,或将催生新的区域治理模式。
无论何种走向,2025年的"解放日"都将成为全球秩序转型的关键坐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绝对的赢家。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能否"解放"美国,取决于其能否平衡短期政治利益与长期经济代价;而中日韩的抱团取暖,则需要在战略自主与现实妥协中寻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