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怕初九,一怕灾星扰,二怕阴阳调",这句俗语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是登高赏菊、敬老祈福的节日。九月初九在不同的地方习俗有很多。但是,民间也有"九月怕初九"的说法。

"九月初九"有什么说法?
按照古人们的习惯,会把数字与阴阳结合起来,"九"最大的阳数,意义不一样。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最大的阳数,所以称为"老阳"。
而九月初九,日和月都是"九",形成"重阳",意味着阳气达到鼎盛极点。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九月初九"极致的阳气背后,或存在转阴的风险。
明天就是九月初九重阳节了,因此,在九月初九这天,别犯一些忌讳。另外,九月初九不仅是重阳节,不同地区还有多种节日,一起来了解下。
九月初九是"茱萸节"
茱萸节的叫法,是因为重阳节"佩茱萸"的习俗,也是古人对辟邪纳吉的表达。
古人们认为,茱萸的气味辛辣,能够辟除恶气,古书中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随着"佩茱萸"习俗的传承,一些地方的人们,逐渐将九月初九称为"茱萸节"。并且在这样,不仅要插茱萸,还会佩戴茱萸囊、饮茱萸酒等。
九月初九是"菊花节"
菊花节的叫法,也是和重阳节对菊花的推崇有关。每年到了九月初九时,受气温影响,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开放,正是由于菊花的这种特性,菊花也被赋予坚韧、长寿的象征。
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古人们会赏菊、饮菊花酒、食菊花糕,借助菊花来寄托祈福、延寿的愿望。由于菊花在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意义不一般,民间部分地区逐渐将重阳节也称为"菊花节"。
九月初九是"老人节"
"老人节"是法定的节日,古人们认为,九月初九中,"九九"谐音"久久",有"长寿"的寓意。
在1989年,就把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定为了"老人节",与传统民俗形成呼应。
在这天不仅有向长辈祝寿、陪伴老人的习俗,一定程度上,还强化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价值观。
九月初九当天到底怕什么呢?
一怕:怕阴雨天气
对于农民而言,九月初九最怕的是阴雨天气。按照古时的秋收时间来说,到了九月初九,北方地区的玉米、高粱已进入晾晒收尾阶段,南方晚稻也即将收割。
可谓是"抢收抢晒"的关键期,一旦遇到持续的阴雨天气,就无法正常进行收获晾晒工作。
从俗语的角度来看,民间有"雨打重阳,连绵半月"的说法。
一旦遇到持续的降雨,会让已收割的农作物无法晾晒,容易受潮发霉、发芽。
而田间还未收割的农作物,可能因降雨发生倒伏、落粒,降低产量。
除了秋收工作以外,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还会影响冬藏准备。因此,比较害怕九月初九当天下雨。
二怕:怕漏了祭祖仪式
老话说"重阳不祭祖,来年无庇佑",尤其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老辈人最看重的是别漏了祭祖仪式。
重阳节和春节、清明、中元节一样,都是祭祖节日,由于九月初九所处的时间,主要是祈求祖先庇佑家族平安、来年丰收。
老辈人认为,如果不举行祭祖仪式,既是对祖先的不尊重,也会让家族失去祖先庇佑,导致"人丁不旺、年景不顺"(尤其是南方的一些地区,习俗更看重)。
三怕:怕言行做事不当
1、九月初九这天不能说快乐。
重阳节和春节、中秋的喜庆氛围不一样,重阳节早期是"恶日",古人们认为说"重阳快乐"会冲淡祈福气场。
和端午一样,可以说重阳安康,也是对节日的一种尊重。
2、不能说晦气话。
很多人都比较忌讳死、病、穷、败等等这类的字,古人们认为,九月初九这天,阴阳转换、气场不稳,说一些不好的晦气话,可能会给家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3、不宜办喜事。按照传统说法,在九月初九重阳日不宜办婚礼,也不能为年轻人办寿。
因为上面提到过,"九"为"老阳",象征着长辈,如果年轻人在这天办喜庆事。会被认为抢了长辈的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