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火之际,印度政府正在接待阿富汗的访问团。所有人都看到,莫迪政府希望与阿富汗合力夹击巴基斯坦,以此来击败这个宿敌。

然而,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局势,突然出现了180度翻转。莫迪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已经成为了现实。

据观察者网10月20日报道,19日凌晨,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阿西夫与阿富汗防长雅库布握手言和,这场持续近一周的边境冲突,在13个小时的谈判后画上句号。

想象一下,从清晨到深夜,两国代表在卡塔尔的调解下,就停火条件逐字逐句地斟酌。

一位接近谈判的消息人士透露,"谈判进行到一半时,其实已经陷入僵局,双方在跨境反恐问题上的立场南辕北辙。"

巴基斯坦坚持要求阿方确保其领土不被用于针对巴方的恐怖活动,而阿富汗则强调主权不容侵犯。这种根本性的分歧,让谈判桌上的气氛数次降至冰点。

直到土耳其方面提出折中方案,建立联合安全机制,双方才重新回到谈判轨道。根据协议,两国将于10月25日在伊斯坦布尔再次会晤,商讨落实停火的具体措施。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谈判前48小时之内,"巴基斯坦塔利班"某分支武装人员持续从阿境内对巴方发动袭击。

尽管发生了新的冲突,双方还是如期坐在了谈判桌前。这说明,谁都承受不起全面冲突的代价。

就在巴阿谈判取得突破的同一天,印度防长辛格的发言简直像是在火上浇油。

印度防长辛格警告,"布拉莫斯导弹能够覆盖巴基斯坦的每一寸领土,5月的朱砂行动只是预告片"。

这些话在任何时候都极具挑衅性,尤其是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刚刚达成停火协议的敏感时刻,其意味更加深远。

显然,印度此番言论是在表明,印度做好了"单挑巴基斯坦"的准备。

各方媒体早已指出,"印度永远不会错过在巴基斯坦西部边境不稳时施加压力的机会。"面对印度方面的威胁,巴基斯坦迅速做出了回应。

巴基斯坦陆军总参谋长穆尼尔的强硬表示:"即便面对轻微挑衅,巴基斯坦也会毫不犹豫地作出果断反击。他坚决警告印度军方领导层,核环境中没有战争余地。随后的升级可能会给整个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责任完全在印度。"

需要指出的是,要理解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的冲突,就不得不提那条由英国殖民者划定的"杜兰线"。这条全长2000多公里的边界线,自划定的那一天起就争议不断。

阿富汗历届政府从未正式承认"杜兰线"的合法性,而巴基斯坦则坚持其作为国际边界的地位。这种根本性的认知差异,使得边境冲突时有发生。

但在如今的局面下,阿富汗的国力相当孱弱,塔利班政府更需要稳定的环境来发展经济,没有全面冲突的意愿。巴基斯坦则不希望自己陷入两线作战。

因此,莫迪政府与阿富汗"夹击"巴基斯坦的这个愿望,恐怕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