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莫迪政府摊上大事了,美国那边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就开始对俄罗斯下狠手,搞什么100%关税,还威胁二级制裁,专门瞄准那些继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像印度、中国、巴西这些大买家直接被点名。印度这几年靠俄罗斯石油省了不少钱,现在突然被逼到墙角,能源安全一下子成了心头大患。
结果呢,莫迪政府开始琢磨老办法,重启中俄印三边合作,这玩意儿搁置了好几年,现在捡起来,感觉就是形势所迫,得找中俄抱团取暖。整个过程暴露了印度外交的尴尬处境,一方面想跟美国走近点,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俄罗斯的资源供应,这平衡术玩得越来越难。
先说说起因吧,2025年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跟北约秘书长吕特见面,直接放话,对俄罗斯出口征收100%关税,还说如果50天内俄乌没谈成和平,就启动二级制裁。啥叫二级制裁?就是不直接打俄罗斯,而是罚那些跟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比如对他们的商品出口到美国加征关税。
吕特第二天就公开点名,说巴西、中国、印度这些国家得给普京施压,不然美国会用二级制裁收拾他们。特朗普这招针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因为俄罗斯靠卖油气养着军队,印度是中国是最大买家,印度2025年上半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总量的35%,这比例不小,短期内换来源挺麻烦的。印度炼油厂都适应了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切换得改设备、调供应链,花时间花钱。
印度政府当然不干坐着等,7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在记者会上表态,说印度密切关注这些言论,但能源安全是头等大事,得根据市场和地缘情况定政策,还特别点出要警惕双重标准。
啥双重标准?就是西方国家自己还在从俄罗斯买燃料,欧盟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化石燃料219亿欧元,比对乌克兰的援助还多187亿欧元,可他们要求别人断干净,这不是前后不一吗?印度媒体也跟进,《德干先驱报》之类的报纸发文,说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没完全切断俄罗斯贸易,却让发展中国家买单,这逻辑站不住脚。
印度石油部长普里也在行业活动上说,不担心二级制裁,印度已经把石油供应国从27个扩到40个,包括南美、加拿大、中东的新来源,如果俄罗斯供应断了,也能从别处补上。不过话说回来,俄罗斯油便宜,印度靠这个省了上百亿美元,短期替换难度大,价格肯定会上涨,对经济是个打击。
莫迪政府这几年外交本来就走钢丝,一头是美国,拉着印度进印太战略,对抗中国;一头是俄罗斯,老伙伴,武器能源都靠它。2022年俄乌开打,印度没加入西方制裁,也没公开挺俄罗斯,就保持模糊,买便宜油的同时,还跟美国签军售协议。
现在特朗普这二级制裁一出,印度平衡破了。能源依赖是硬伤,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每天耗油500万桶,俄罗斯占大头,要是真被罚关税,出口商品到美国成本飙升,纺织、制药这些行业遭殃。印度智库报告说,现行政策导致制造业项目延迟,得适度放宽对中国投资审查,才能加速发展。这时候,莫迪政府开始想中俄印联合。
中俄印三边机制最早是俄罗斯1998年提的,2002年联合国大会期间首次外长会晤,2006年圣彼得堡G20峰会上,三国领导人推动正式化。本来是讨论全球地区问题的平台,帮三国协调立场,促进和平发展。
可后来停摆了,主要因为中印边境问题,2020年加勒万冲突后,印度对中国企业投资设限,高层接触少。但从2023年底开始缓和,10月达成边境巡逻安排,2024年6月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访华,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这是冲突后首次。2025年7月,外交部长苏杰生去北京,说加强对话对双方有好处。这些小步为恢复三边机制铺路。
7月17日,贾伊斯瓦尔在记者会上暗示,不排除重启中俄印合作,由三国商量时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当天回应,说中方愿推动机制重启,这符合三国利益,也帮地区稳定。中国态度积极,因为中俄本就紧密,印度加入能扩大影响力。
俄罗斯更急,普京那边能源出口被堵,得拉伙伴分担压力。印度这步棋,表面是多边合作,实际是应对美国压力的缓冲。莫迪政府评估,能源依赖、产业链安全、外交压力多重夹击下,中俄印机制有战略价值,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这些场合多点支持。
不过印度这操作也有争议,以前在上合和金砖会议上,印度跟中俄有分歧,比如边境事、投资限,现在有事了又想联合,感觉前后不一致。印度想当负责任大国,可摇摆不定,难服众。特朗普二级制裁如果真落地,中印不会轻易施压俄罗斯,买能源是现实需求,短期内断不了。机制恢复时机可能就在制裁启动时,三国坐下来谈怎么应对。印度智库建议,放宽对华投资,能引技术,帮制造业升级,这跟外交缓和呼应。
整个事件看下来,莫迪政府处境尴尬,美国是重要伙伴,军事技术合作多,但能源不能靠它,俄罗斯油气是命脉,中国是邻居,经贸大头。三边机制重启,能给印度多条腿走路,避免被美国单方面牵着鼻子走。但这也暴露印度战略自主的局限,外部压力一大,就得调整。印度经济增速快,能源需求猛增,2025年石油进口预计超过去年,俄罗斯份额虽降,但仍是最大供应商。普里部长说不担心,可实际调整供应链得几个月,油价波动会推高通胀,影响民生。
再想想长远影响,美国这二级制裁不只打俄罗斯,还会搅动全球能源市场。中国、印度买家少了,俄罗斯油气得找新出路,价格可能崩,欧盟那边进口虽少,但也得补缺。印度多元化供应是对的,南美委内瑞拉、加拿大油砂、中东沙特这些都能顶上,但成本高,运输远。莫迪政府第三任期刚开始,2024年大选后联合执政,国内压力大,能源安全直接关民生,得稳住。转向中俄印,也不是一帆风顺,中印边境虽缓和,但信任重建慢,投资审查放宽得防风险。
印度外交一向求平衡,在中美俄间游走,最大化利益。俄乌冲突上,印度中立,没制裁俄罗斯,也没谴责,买油的同时,还出口精炼油到欧洲,赚差价。但特朗普这招狠,二级制裁等于逼站队,印度模糊策略难持续。重启三边机制,是回归多边路径,找支持突破。美国那边,特朗普团队计划更严密,针对俄罗斯银行、能源公司,还可能扩展到印度中国出口。印度得评估,加入西方阵营丢资源,靠中俄丢机会。
话说回来,印度这种有事求援、无事制造麻烦的作风,确实难成气候。之前在中印边境事上强硬,现在压力来了又想合作,显示外交不稳。负责任大国得有定力,莫迪政府这摇摆,暴露弱点。机制如果恢复,三国能在全球问题上发声,帮发展中国家,但印度得先理顺内部。能源结构调整需时间,短期靠储备,中期扩来源,长远推可再生。印度太阳能风能潜力大,莫迪推绿色能源,但石油依赖短期改不了。
总的看,莫迪政府被逼墙角后想起中俄印大联合,挺接地气的选择,现实主义外交嘛。能源安全大于天,印度人口多,经济起飞靠稳定供应。特朗普这政策,表面打俄罗斯,实际影响全球贸易链。印度回应强调自主,拒绝双标,立场硬气。但摇摆行为持续,难让人信服大国担当。后续咋样,得看制裁真不真落,三边机制能不能快速重启。印度得加紧多元化,避免被卡脖子,这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