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自2020年6月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就处于"冰冻"状态,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双方缓和了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对峙,但印度对中国的敌意并未消失。

在经济方面,印度禁止了一切中国企业运营的APP,至今仍未放开,拒绝了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对印投资,并且对已经在印度投资做生意的中国企业百般刁难。

印度还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利用中美"大国竞争"的机会来吸引中国外流的工业,企图替代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给中国经济"致命一击"。

但印度政府的这套做法在今年似乎有所转变。

就在过去两天,《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认为,一些中国投资对于促进印度本土制造业的发展以及确保即将出台的零部件激励计划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印方支持放宽对中国投资的限制,但是这种放宽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与印度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并且包含技术转让,而非仅仅设立组装厂。

(印度《印刷报》报道印度FDI净流入暴跌)

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的观点与印度国家倡议委员会不久前提出的建议一致,即允许中国企业在无需额外审查的情况下收购印度公司"高达" 24% 的股份。

这实际上说,中国企业在与印度企业创办的合资企业中,中资占比不超过24%的话就无需"额外审查",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就必须经过层层审查。

此外,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几天前访华的时候,也表示印度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参与电子制造业。

很显然,印度方面对中国企业投资态度的"转变",与印度正在面临的窘境是分不开的,很多中国网友总结得好:在美国那边"吃瘪"了,就转过头来给中国"设局"。

(印度近二十年印度FDI流入流出情况)

印度经济面临的麻烦有以下几点:

  1. 印度吸引的净外国直接投资金额(FDI)在2025年发生了雪崩。

根据印度《印刷报》的报道,印度在上个财政年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量暴跌了96%。2024-25年的FDI净流入量估计为仅仅3.5亿美元,而前一年为101.3亿美元。

这是至少是印度在过去二十年中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数量的最低水平,用"雪崩"形容都不足为过。

造成这一急剧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外国投资者对现有在印公司的利润外流和撤资增加了16%,达到515亿美元,印度公司对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了75%,达到290亿美元。

2024-25财年期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额为810亿美元,确实比上一年增长了14%,算是合理水平,但在印公司的资金外流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抵消了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收益。

疫情之后的几年,因公司利润外流和向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量一直在迅速上升。这除了受到国际金融形势的影响,尤其是美联储加息造成资金流动之外,这些企业对印度经济的前景不看好,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拿回家"的做法,已经开始产生恶果。一句话,印度政府已经有点慌了,吸引中国投资也是他们"救市"行动的一部分。

(不少外企在印度被吃拿卡要,还要莫名其妙背负巨额罚单)

  1. 印度抵制中国产品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尽管在过去五年印度政府一直对进口中国产品采取抵触策略,印度媒体掀起的抵制中国货浪潮一直不断涌现,但中国对印出口额和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在2024年中国对印出口额超过1017亿美元,对印贸易顺差达到了850亿美元。

这表明中国产品强大的竞争力让印度人没有办法选择。

(中印贸易额统计,中国对印出口额和贸易顺差在2024年达到了新高)

  1. 中国政府开始限制一些技术和产品的对印输出,让印度感到痛了。

今年以来,中国除了对稀土相关产品和军民两用产品的对印出口加强了管制以外,印度企业更是传出中国政府开始禁止汽车产业关键技术流入印度,不久前甚至传闻中国政府命令在印度工作的富士康中国员工返回中国,不帮助印度发展制造业。

  1.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对全世界采取了一系列动作,尤其是发起关税战,背刺了印度。面临8月1日的关税谈判截止日期,印度至今未能与美国达成任何协议。

其实谈不谈都是一个结果:美国占便宜,印度吃大亏。世界上仅有中国能凭借实力与美国硬刚。印度不得不开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以弥补未来对美国贸易可能的损失。

欧盟因为印度与俄罗斯关系良好而制裁印度石油企业,更是给印度政府敲响了警钟: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印度还想像以过去几十年那样左右摇摆、各方通吃,已经不可能了。

  1. 印巴5.7冲突的结果,使得印度在美国心目中的战略地位下降。

和巴基斯坦打成这样,证明印度并非像莫迪政府吹嘘的那样正在成为"超级大国",它顶多是个地区小霸,没有影响世界的能力。因此美国并不积极向印度投资,想想看,特朗普甚至要求苹果公司把产能从印度转回美国。

  1. 印度意识到了目前它吸引到的大部分工业,尤其是让印度网民自豪的手机和家电组装工厂,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高价值零部件大部分依靠进口,印度工厂产生的附加值很少。

几天前印度在野党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揭开了"印度制造"的遮羞布: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印度制造的电视中有8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印度制造"仅仅是组装,不是真正的制造业。

(拉胡尔·甘地)

因此印度希望能够提升工业的技术含量,吸引中国企业赴印度投资也是目标之一。

总体来说,印度现在想吸引中国企业投资,还要求转让技术,完全是形势所迫、一厢情愿。中国政府肯定会对赴印投资的中国企业有所管理和限制,避免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外流。

只要为我们卡住不放松,"印度制造"就只能停留在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