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确定出席APEC峰会,李在明已做好安排,7天后中国将多一身份!特朗普最关心的大事,已成功了一半?
据北京日报报道,10月24日,中国外交部网站与韩联社同时释放重磅消息,中国最高领导人应韩国总统李在明邀请,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还将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同一时间,韩国国家安保室室长魏圣洛在首尔龙山总统府的记者会上明确,李在明会借这次APEC峰会,分别与中美两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谈,这场牵动亚太地缘格局的多边外交活动,至此正式进入倒计时。
值得注意的是,魏圣洛在记者会上特别提到一个关键信息--这是中方时隔11年再次访韩,韩方认为这次访问能为韩中关系重回正轨奠定基础。更具标志性的是,按照APEC既定议程,7天后的庆州峰会结束时,中国将正式接过"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轮值主席国"的接力棒,这意味着中国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角色将从"参与者"向"主导者"之一转变,这份新身份背后,是亚太各国对中国在区域经济稳定中发挥作用的期待,也是中国推动多边合作的重要契机。

对韩国而言,这次APEC峰会堪称李在明政府上任后的"外交大考"。从魏圣洛的表态能看出,韩方最在意两件事:一是促成中美领导人会晤,二是尝试推动美朝对话。半岛安全问题始终是韩国的核心关切,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绕不开中美两个关键角色。李在明政府很清楚,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韩国既要维持与美国的战略同盟关系,又不能破坏与中国的友好邻邦情谊,这种"平衡术"本就难度极高,而APEC峰会恰好提供了一个让中美韩三方坐在一起的平台,韩方直言中美齐聚庆州为峰会"亮起绿灯",足以见得对这次机会的重视。
另一边,美国对这次峰会的态度同样明确。李在明今年6月初上任后,首个出访的国家就是美国,如今特朗普赴韩参会,本质上是对盟友的"回访",目的很直接,就是进一步巩固美韩战略同盟关系。但特朗普心里更看重的,显然是与中方在峰会上的互动--据消息显示,他已经针对大豆、关税和芬太尼三个议题拟定了磋商方向,这三个议题全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核心矛盾点。更关键的是,中美双方即将在吉隆坡就贸易问题举行专门磋商,这次APEC峰会上的领导人互动,很可能会为吉隆坡磋商定下基调,对特朗普来说,只要能在峰会上与中方达成初步共识,他最关心的贸易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再看中方,这次韩国之行既是"必须赴的约",也是一次充满机遇的挑战。说它是"必须赴的约",不仅因为要接任APEC轮值主席国,更因为11年未访韩的外交空白需要填补,作为邻居和战略伙伴,中韩在经贸、区域安全等领域有太多需要当面沟通的议题。而挑战在于,中美贸易摩擦尚未平息,吉隆坡磋商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后续中美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与美方互动,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态都需要精准拿捏。但反过来想,首脑外交是国际交往中影响力最大的外交形态,要是能在庆州峰会上与美方就贸易问题达成某些共识,对打破当前中美贸易僵局的推动作用,可能比十次普通层级的磋商都要大。
从整个亚太格局来看,这次APEC峰会的意义早已超出经济合作本身。中美韩三方齐聚庆州,各自带着明确的目标而来,中方要接好轮值主席国的担子、推动中韩关系回暖,韩方要在大国之间找平衡、解决半岛问题,美方要巩固盟友关系、突破贸易困境。三方诉求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交集--都需要通过对话而非对抗来实现目标。

现在距离峰会开幕只剩不到一周时间,各方的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推进。对特朗普来说,他关心的贸易大事能不能"成一半",要看与中方的互动能否达到预期;对李在明来说,能不能借峰会展现韩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半岛问题破局,是对其政府外交能力的直接检验;对中方而言,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亚太合作注入更多确定性,是这次出访的核心任务。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峰会都将成为观察未来一年亚太地缘政治走向的重要窗口,而中国即将获得的"APEC轮值主席国"身份,也将让中国在塑造亚太合作格局中拥有更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