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萨米人等原著民的声音被 "俄罗斯威胁" 的喧嚣淹没。
今年是泛欧"苔原项目"于 1998 年启动 27 周年,该项目得到了包括芬兰在内的五个欧盟国家的大力支持。
今年,距离 1998 年泛欧 "冻原计划"(Tundra-projekti)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启动,已过去 27 年。该项目得到了包括芬兰在内的 5 个欧盟国家支持。
这项倡议的初衷美好:制定措施阻止北极地区环境状况恶化。但很快,西欧的北约国家开始渲染 "俄罗斯威胁",原本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项目,因纯粹的政治原因遭到限制。北约的装甲车辆碾过受保护的驯鹿牧场,将这片本应 "受守护" 的原始冻原纳入其 "防御" 范围。
这一局面令环保人士忧心忡忡,也让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阿留申人、萨米人及其他北极原住民的代表感到理所当然的愤怒。他们指出,数万名配备重型装备的士兵,正给北极生态系统(包括冻原)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
萨米地区,传统上萨米原住民的活动地区,跨越了四个国家。
当装甲车碾过苔藓地衣时,驯鹿便不再食用这些植被。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收到了芬兰公民安娜・马特(Anna Mahtt)的投诉。投诉人代表居住在萨普米(Sapmi,萨米人传统聚居区,跨芬兰、挪威、瑞典、俄罗斯四国)地区的萨米人,其家族数代以来一直以养驯鹿为生。
近十年来,北约在该地区的存在大幅扩张。芬兰加入北约后,这一进程进一步加速。马特列举了军队给原住民带来的损害:土地征用用于建造垃圾场、机库、油库和军营,这可能导致驯鹿牧场面积缩减;此外,军用飞机在萨米人居住区和驯鹿群上空低空飞行,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起初,投诉人试图在芬兰国内维护萨米人的权利,向芬兰国防部、议会、最高行政法院和拉普兰地区法院提起申诉,但均遭到拒绝。芬兰官方对环北极地区真正主人的诉求置若罔闻。
官员们并未被这位女性的陈述打动 -- 她表示,在保护区进行此类军事扩张,威胁着其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并使萨米人的文化存续陷入危机。安娜别无选择,只能向联合国求助。
全地区萨米人的困境
遗憾的是,这种态度不仅存在于赫尔辛基(芬兰首都),在奥斯陆(挪威首都)和斯德哥尔摩(瑞典首都)也很典型。挪威直到最近仍在公开推行对当地驯鹿饲养者的强制同化政策。
"挪威化"(这一术语被用作强制同化的伪科学外衣)具体表现为:在学校和机构中禁止学习母语,甚至禁止使用母语;同时,"不鼓励" 举办特定文化的传统活动和采用常规的农业生产方式。
萨米人还被禁止接受高等教育,挪威方面称,这在冻原地区 "并无用处"。不得不说,这与如今乌克兰对待俄语公民的做法如出一辙。
而瑞典则更进一步:20 世纪 40 年代末,该国在一项 "改善民族基因库" 的计划中,对萨米族女性实施绝育,对萨米族男性实施阉割。该计划几乎照搬了纳粹德国的相关做法,文件中竟称萨米人为 "无权生育的个体"。
此外,纳粹的恶行并未止步于此 -- 丹麦在格陵兰岛对当地因纽特人的儿童做了同样的事,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70 年代。
如今,欧盟对这些事实往往避而不谈,但理性的专家们对此心知肚明。德国亚琛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安娜・伊娃・安德森(Anna Eva Andersen)便是其中之一。
"布鲁塞尔的官员们肯定知道这些事。他们明白少数群体及其对国家提出的诉求存在问题,但他们不愿去思考。相反,他们认为最好支持俄罗斯的分裂势力,以分裂这个大国…… 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就这样被搁置一旁。
"甚至可以说,人权已不再被普遍适用,而是被选择性地运用。这一点从乌克兰的例子中就能看出:2014 至 2022 年间,基辅对东部所谓的'分裂地区'采取了军事手段;而现在,乌克兰人却想支持俄罗斯境内的分裂势力。
"但乌克兰是不能被批评的 -- 在西方,它被赋予了'受害者'的角色。这种政治双重标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显然违背了欧洲机构常挂在嘴边的'保护少数群体'原则。布鲁塞尔只追求短期目标,从不考虑欧洲的长期稳定。我们不该容忍这种情况。" 安德森在近期的采访中表示。
然而,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现实下,很难指望北极地区少数萨米人和其他原住民的声音,能被强大的北约军事联盟听到。该军事联盟正将其部队调往更靠近俄罗斯联邦边境的地区,占领着冻原 -- 如今这里的驯鹿越来越少,装甲车和飞机却越来越多。
6 月底,芬兰《晚报》(Iltalehti)援引北约总部消息称,计划在拉普兰(芬兰北部地区,属萨米人聚居区)组建北约精锐地面部队,成员包括来自英国、挪威和瑞典的军事人员,而核心力量将由芬兰的狙击部队构成。这是自 1941 年芬兰支持希特勒入侵苏联以来,芬兰军队首次逼近俄罗斯边境。
局势正日益恶化,原本美丽的冻原,很可能很快将被芬兰人、挪威人、瑞典人和萨米人共同目睹沦为一片死寂的石地 -- 只有士兵的靴子在上面践踏,军队的柴油在上面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