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今天我们聊一聊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在白宫的会面。

这次会面整体来说非常引人注目,原因就在于:第一,从俄乌冲突的进展来看,大家关注的是俄乌冲突未来的走向,尤其是考虑到上一次泽连斯基在白宫跟特朗普公开闹翻,双方的关系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校正和弥合,也成为关注点。

第二,显然是因为在阿拉斯加,特朗普与普京已经进行了一次会面。从西方整体的认识来看,这次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会面,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次具有重大象征性意义的会晤。大家关注的是,西方能否继续保持住在俄乌冲突中形成的团结一致,避免出现如下局面:欧洲各国紧密团结,竭力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抗衡,而特朗普却突然抽身,导致一种极其诡异的局势。

因此,这次会议也同时具备了象征性层面以及实体层面的双重观察维度。

从象征性意义来说,这次欧洲组团派人送泽连斯基去美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以及欧盟和北约,都是最高领导人亲自出马,有点像"欧洲七怪"护送着泽连斯基进白宫见特朗普,整个场面很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张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比如泽连斯基有没有穿西装、有没有感谢特朗普,也成为各方考究和关注的一个焦点。最终我们也看到了,泽连斯基破天荒地穿上了西服,当然他保持了最后的倔强,没有穿西装打领带,而是穿了一件黑色的、带领子的,类似T恤或短袖的衬衫,外面绷了一件西装,西装也不是那种适合外交场合的西装,也没有打领带。

泽连斯基穿着有领西装(虽然不是传统款式),特朗普还赞美了他的穿着。路透社

至于感谢,有人统计泽连斯基在很短的时间里,说了十几次乃至几十次的谢谢,确保特朗普能够充分听到这些信息,而欧洲这些领导人去见特朗普的时候,每次开口都对特朗普进行了某种形式的正面肯定,给足了情绪价值。

有人说这是"八大派围攻光明顶"的一种复现,其实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次大家都带着笑脸,穿着得体,向特朗普表达一种正面情绪的柔性逼宫。什么叫柔性逼宫?在阿拉斯加的特朗普和普京的峰会中,有一点引发了各方广泛关注,即后续俄乌冲突谈判的整体框架是什么?从次序或者从目标上来说,是先从局部停火或者是全局性停火入手,谈一个和平协定;还是一上来就谈和平协定,但不触及停火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俄乌分歧的根本点,对于乌克兰及其背后的支持者--包括那些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内部的部分人士而言,他们并不期望通过谈判来终结俄乌冲突。相反,他们希望通过这场谈判为乌克兰争取一段喘息之机,以便为其开展对特朗普的工作,推动特朗普的政策朝着更大力支持乌克兰的方向转变。因此,他们所期望的是实现停火,并且这一停火协议中必须包含特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应当对俄罗斯不利而对乌克兰有利。

但是,当大家发现阿拉斯加会谈后,特朗普似乎接受了普京的策略,即一开始便讨论和平协定,而在讨论和平协定的过程中,战场行动并未停止,且未明确提出停火或临时停火的具体条件。这一现象被视为不祥之兆,引发了对特朗普是否过度倾向普京一方的担忧。因此,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此次事件将其拉回正轨。

关于和平协定的讨论内容,实际上是在探讨乌克兰的未来。目前,乌克兰正处于俄乌冲突的核心地带,涉及到的正是乌克兰的切身利益。

首先,领土归属问题亟待解决。俄罗斯目前占领的这些地区应该如何处理?是否需要归还,以及如何归还?是否需要正式确认?如何确认,确认多少面积?实际上,俄罗斯手中掌握的领土若从2014年算起共有五块,若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时算起则有四块。这些地块合计约占乌克兰总面积的20%。领土是主权国家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第二,更重要的是,即便按照俄罗斯的方案,从领土角度而言,目前其提出的最高要求,即这五州全部归属俄罗斯,不论这些地区是否已被俄罗斯在军事上占领或控制。那么,乌克兰该如何应对?其安全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普京实际上对此已提出条件:例如,乌克兰不得加入任何军事同盟,更遑论北约;乌克兰的军事力量需要受到明确限制,不得拥有庞大的武装力量;俄语应成为乌克兰的主要语言;并要求西方取消自2014年以来对俄罗斯实施的所有制裁,以此达成一种安全保障。然而,西方国家期望获得的安全保障又是什么呢?

在这次华盛顿峰会上,一个核心关键词是安全保障。会议要求特朗普给出一个明确承诺,针对乌克兰未来的安全问题,美国要有个一说法:是否不仅限于提供侦查和情报信息,而是派遣军队和军事资产进入该区域,持续展示军事存在?有了这个承诺,即便当前冲突平息,也能确保未来俄罗斯无法对乌克兰发动类似攻击。

然而,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欧洲提出的这一安全保障要求触及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俄罗斯拒绝乌克兰在军事上加入北约,不允许北约的军事资产能够部署到乌克兰的领土上,所以这个条件俄罗斯方面注定是不可能接受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达成某种妥协性解决方案?这是本次观察的重点,即在白宫举行的这次峰会上,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以及来自七个欧洲国家和组织的代表,所讨论的两个核心实体性内容。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新闻发布会,随后进入闭门会谈阶段,最后是面向媒体的共同表态。总体而言,这三个过程中都有一些戏剧性的细节值得关注,比如泽连斯基果然被问到了西装的问题,他的西装得到了夸奖,比如说特朗普不出意外地又开始吐槽美国国内的政治,期间更是"开了一整段无轨电车"。万斯没有讲话,泽连斯基很努力地进行了情绪管控,熬过了第一阶段,成功进入第二阶段。

在第二阶段的闭门会谈中,有两个富有戏剧性的小细节,一个是特朗普展示了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悬挂在白宫特朗普总统的办公室里,桌子一侧是特朗普,另一侧则是其他几人像小朋友一样依次而坐。地图上,俄罗斯占领的区域用红色进行了标记。尽管没有人知道地图上具体写了什么,以及双方讨论了哪些内容,但它揭示了一个冰冷的事实。

当地时间8月18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会晤时,白宫展示一张地图,图中已被俄罗斯控制的地区被标记为橙红色。

特朗普的策略非常直接:我知道你们其实是来逼宫的,要我改主意,无非是给我上价值、上道义、上规范,以及拿出西方国家在外交和战略上对俄罗斯等宏观议题的态度。然而,特朗普选择从细节入手,指出这些地方已经被占了,你们说怎么办?我认为已经拿不回来了,你们有本事把它拿回来吗?没有我的帮助,你们觉得多长时间可以拿回来?这张地图的出现,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

当然,用欧美媒体较为粉饰的词汇来形容,可以说是特朗普进行了某种现场的穿梭外交。他在这边先与泽连斯基聊,而在此之前他已经与普京聊过了。经过一番交谈后,他迅速拨通了普京的电话,看起来普京似乎也在等待这个电话。他们具体聊了些什么,目前尚不清楚。不过,随后透露出一个颇具想象空间的信息,即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类似的会议。

从目前已公布的材料来看,这次会谈呈现出几个特点:

首先,所有内容都是口头表述,没有形成书面文件。也就是说,从程序和形式上来看,比想象中的要乐观,表现出了西方国家在对俄罗斯及俄乌冲突上某种基本的政治一致性,勉强维持了最基本的面子,但缺乏技术性细节,缺少实质性内容。

其次,从特朗普口中提及了安全保障问题。特朗普的中东问题特使,在俄乌谈判中扮演重要传话人角色的威特科夫,甚至表示美国同意向乌克兰提供所谓"北约第五条式"的安全保障。部分欧美媒体报道称,当听到这个词的时候,西方国家几乎要欢呼雀跃地说:你看,终于拿到了最关键的点!

然而,究竟什么是"北约第五条式"的安全保障?具体如何实施?又该如何说服俄罗斯?特别是若涉及军队部署,美军是否需要介入?从特朗普的立场来看,他本意是从俄乌冲突中抽身,但目前不仅未能脱身,反而派遣了美军,但这其中的具体操作细节,目前仅有一些相对模糊的概念和描述。尽管如此,安全保障终究未被忽略。此外,并未提及领土交换这一议题,显然乌克兰仍持有某些立场。

同样明显的是,尽管特朗普一人抵挡了那八个人的所谓"柔性逼宫",但特朗普也未能让泽连斯基松口,明确接受领土交换方案或者放弃相关领土。这一问题实际上被搁置,未来显然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于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情况出现了:据称在特朗普的斡旋下,乌克兰和俄罗斯方面正就未来可能举行的美俄乌三方会议,以及俄乌直接对话进行探讨,展开某种沟通工作。这件事情如果往前推进,并且取得实质性的成果,确实也可以看成是特朗普在外交斡旋能力上的一个重要得分和进展。

但这个难度是非常高的,毕竟当时普京在回应特朗普邀请他去阿拉斯加开会的时候,非常明确地说过不排除和泽连斯基面对面对话,但达成这种对话的条件还没有成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等于是一种委婉的拒绝。现在华盛顿峰会之后,这些情况都出现了变化,给人一种想象空间。

特朗普总统在白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其他欧洲领导人会面。

总的来看,通过这次会谈,并结合阿拉斯加会谈,可以形成几点基本的判断:

首先,特朗普确实展现出非常强烈的愿望,希望从俄乌冲突中止损并脱身。然而,实现这一愿望并非易事。尽管他可以与乌克兰和俄罗斯分别举行会议,但目前在围绕冲突结束的关键问题上,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立场毫无交集,而且相差巨大。未来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尚待进一步观察。但很明显,特朗普并没有那根神奇的魔法棒,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

第二,俄乌冲突可能会以一种既打又谈,边打边谈,边谈边打的形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打的角度上来说,泽连斯基说他要买900亿美元的美国武器,欧洲那七个代表说我们出钱,美国出武器,美国说我愿意卖。虽然说这被看成是一个实质性成果,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个会,以及前面的阿拉斯加峰会,都是朝着结束而不是延续俄乌冲突的方向去努力的话,这个成果就显得非常突兀,也进一步凸显了局势有多复杂。

第三,美国和欧洲的关系比较微妙,从美国的角度来说,它现在不具备压着欧洲接受和服从美国所有大战略的这种能力,不是你美国说打就打,说停就停,欧洲还是要跟你据理力争一下的。另一方面,双方的心理站位和谈判中的自我身份设定,还是比较微妙的,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欧洲国家敢于单独站在特朗普面前,跟他去正面对抗,否定或者是批评他的想法。

七个人抱团一起去,即便有欧盟、北约这些身份加持,也必须充分照顾特朗普,即使去逼宫,也是微笑着"顺毛捋",给足情绪价值,生怕真的惹毛了特朗普。这显示了什么?在自身的实力以及政治意愿上,欧洲并不愿意抛开美国单干,也可能没有能力抛开美国单干,去应对这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

包括乌克兰以及欧洲领袖,在椭圆形办公室与川普交换意见时神情凝重。白宫FB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美欧跨大西洋的伙伴关系,在当前俄乌冲突及其走向结束阶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如果各方都希望结束这场冲突,并朝着这一目标共同努力,跨大西洋的美欧关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面临复杂而微妙的考验。

如何维系这种关系?表面上看,大家都能保持一致性,也能保持外交层面的颜面。然而,在实体层面上,如何处理俄乌冲突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则显得尤为关键。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欧洲地区推动的安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赤字,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这不仅诱发了俄乌冲突,还影响了各方维持地缘政治能力。

在这样一种意愿、资源和能力和需求显著不匹配的情况下,如何维系跨大西洋联盟关系?也有人说,这可能就是跨大西洋联盟死掉的时刻。当这张地图呈现在眼前时,显而易见,美国无意维护新欧洲的稳定,尤其是对理论上应受其庇护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性缺乏关注。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放弃了跨大西洋主义中提升安全承诺和保障的传统义务。

此刻,我们正处在一个极为微妙的节点,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标志着全新调整阶段的开启。这将带来更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凸显了传统冷战思维以及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地缘政治安全战略和结构的诸多缺陷。这些缺陷正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预期世界将因此目睹更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戏剧性,尤其是在这个地区和俄乌冲突这一具体事件中,这些特征将得到进一步的呈现。

后续,我们可以持续观察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欧洲之间的互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这将向我们揭示未来国际体系力量结构深层次的内在肌理、规律、特征、趋势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