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迷之自信,宣称要把关税战升级,美企率先对华"投降"
美财长迷之自信,宣称要把关税战升级,美企率先对华"投降"。美国财长贝特森哪里来的底气认为,美国在关税战中占尽优势?为什么美国企业会率先对中国"投降"?
当地时间4月28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的采访时再次就中美关税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时主持人问他会不会担心关税问题导致美国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时,贝森特自信满满地答道"至少目前不会"。
他的信心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美国的零售商已经提前为关税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有足够的库存来应对短期内的物资短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将会出现更多中国商品的代替品,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我国进出口协会提供的消息,已经有沃尔玛的供应商反映,已经接到了沃尔玛恢复供货的通知,至于145%的关税成本,则由美国客户自行承担。兜兜转转一圈之后,美国市场还是离不开"made in china",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准入制度,如果新的供应商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将要经历漫长的审批流程,而且配套的上下游供应链能否符合客户的要求也要打上一个问号,再加上中国企业普遍较短的交货周期,这些都是让美国客户重新选择中国企业的直接因素。
可以说贝特森的话只说对了一半,美国短期内确实不会出现物资短缺,但原因却是美国的消费者承担了高昂的关税成本。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对美国在这场关税战中取胜充满信心。他强调美国将在这场贸易战中取得优势,理由则是中国离不开美国市场。
他指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是从美国进口的5倍左右,这种贸易明显是不平衡的,因此即使双方对彼此采取同样高昂的关税税率,那么率先撑不住的一定是中国,因为我们要比美国付出更多的代价。
在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约为5246亿美元,从美国进口商品总额约为1646亿美元,由于庞大的基数,中国将会付出更多的关税,这就是贝森特的逻辑。但是他只看到了表面,却没看到更深的一层。
根据相关机构预估,截至5月10日,进入洛杉矶港口的货运数量将比去年同期下降36%,这意味着美国商家的囤货期即将结束,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美国家庭可能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随之而来的可支配消费需求下降。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主编贝多斯就评价说,美国如此大幅加征关税,根本就是在自取灭亡。
但即使美国内外都不看好,贝森特却依然迷之自信,宣称要把关税战打到底,甚至还释放出了想要升级关税战的信号。他一边把球继续踢给中国,表示缓解目前紧张局势的责任依然在中国这一方,并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接到中国的电话。一边却又继续对中国施加威胁,表示自己的口袋里放着一份关税战的"升级信",但是美方并不希望使用它,以此来暗示中国要尽快联系美国,避免局势升级。
在之前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就曾经说过,一边要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又要不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是行不通的。但是贝森特的言论却再一次踩在了中国的红线上,一边暗示中国要先有动作,要主动缓和态度,一边继续威胁中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想要和中国达成协议,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