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美国!王毅外长在欧盟总部一锤定音,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再次出山,同时助欧盟和中方一臂之力。

距离特朗普定下的90天关税豁免期仅剩不到一周时间,美方正在抓住最后的窗口期,尽可能逼迫更多国家与其签署贸易协议。当然美方想要的是符合"美国优先"战略的协议,绝对谈不上公平,反正是"赶鸭子上架",最后阶段"能骗一个是一个"。

欧盟是美方最想要达成贸易协议的经济联盟,搞定了欧盟,基本等于搞定了欧洲诸国,美国能够从中获得的经贸利益可就大了。

而对中方来说,争取欧盟,团结广大的全球南方国家,维护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反抗美国掀起的贸易保护主义逆流,到了非常关键的阶段。

于是,王毅外长率领中方代表团受邀到访欧洲,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等一众欧盟高层举行了多轮会谈。

与欧盟高层会谈时,王毅外长频繁提到"欧盟战略自主"、"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中欧领导人新一轮会晤"等关键语句。中方想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无论是在处理对华关系,还是应对当前的国际局势,欧盟都要有实现战略自主的底气,而不是在美国后面当"跟屁虫"。现实情况是即便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面对特朗普毫不讲理的贸易和关税"大刀"时,也得"放点血"才能撤退。

与其被得寸进尺的特朗普逼到退无可退,欧盟不如效仿中国,坚持对美强硬立场,相信用不了多久,美方会主动找上门寻求达成真正公平的协议,问题是欧盟敢不敢下决心与美国硬刚来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

正如王毅外长对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所说的话,作为世界两大力量和两大经济体,中欧坚持对话合作,阵营对立就难以形成;中欧选择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潮流就不会逆转;中欧携手践行多边主义,世界就乱不到哪儿去。

针对欧盟的顾虑,王毅外长的讲话更是一针见血。他对欧盟外长卡拉斯直言,中欧关系的定位是伙伴不是对手,因为双方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用美国走过的路镜像中国。

王毅外长在欧盟总部一系列发言,算是给中欧关系一锤定音,用欧盟完全听得懂的说法,告诉中欧携手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抗冲突的危害,尤其是"中国不是美国"这6个字,说得再直白不过了,欧盟应该明白中方的言下之意。

不知道各位欧盟高层听没听懂,但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是真的懂了。王毅外长访问欧盟总部当天,在希腊雅典出席活动的默克尔喊话欧盟,呼吁该组织必须团结一致,不要畏惧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大不了用关税武器反击回去,让美国也因此付出代价。

已经退休的默克尔选在关键时刻出山,给欧盟指出一条明路,与中方乐见的局面不谋而合,也算是间接助中方一臂之力。默克尔之后,欧洲具有长远眼光的政客凤毛麟角,不知道默克尔的苦口良言和中方的肺腑之言,欧盟能听进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