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高市早苗胜选,出任日本自民党总裁,距离成为首任日本女首相,只差临门一脚,但关键时刻来了个拦路虎,曾经的盟友公明党,突然宣布退出执政联盟,26年"自公组合"宣告破裂,而这也让即将于10月15日举行的首相指名选举,充满了变数。

日媒公开评论称,随着公明党的退出,自民党和公明党合计议席数原本就跌破半数,在这种情况下,也存在高市早苗无法担任日本首相的可能性,难道她的首相大位将不保?

10月10日下午,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与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早苗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会谈后,对外宣布退出执政联盟。自民党与公明党长达26年的执政联盟关系破裂,直接原因是双方在"政治黑金"问题上的分歧无法弥合。公明党要求高市早苗与自民党长期存在的政治献金问题彻底切割,但高市组建的领导团队中却包含了涉嫌丑闻的人物。

公明党的退出决定并非一时冲动。10月7日,高市早苗与齐藤铁夫已就联合执政问题进行过协商,但未能消除公明党的担忧。公明党内部包括地方议员在内,普遍认为已经"到了极限"。引发公明党不满的直接导火索是高市早苗的人事安排。她任命长期卷入政治现金丑闻的前政调会长萩生田光一担任代理干事长,这进一步加深了公明党的顾虑。

自民党内部的政治献金问题,2023年底爆出的政治献金丑闻,导致除麻生派以外的所有派系解散,直接冲击了自民党的党内结构和选举表现。

高市早苗在人事安排上偏向麻生派,自民党五大要职中,"麻生派"已占据其中三席,包括前首相麻生太郎任自民党副总裁。这种安排让公明党感到高市政权更像是"麻生的二次政权"。

当前日本政治格局对高市早苗极为不利。在众议院全部465个席位中,自民党仅掌握191席,公明党有24席,即使两党合作也仅有215席,距离233席的过半多数还有18席的差距。公明党退出后,自民党在众议院仅剩191席,不足总席位的41%。这意味着高市早苗很难在首轮首相指名投票中获胜。

而根据日本宪法规定,如果首轮投票无人过半,将进行第二轮投票。在第二轮中,只需相对多数即可当选。所以日媒认为,她无法胜选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即使高市早苗通过第二轮投票当选,其执政基础也将十分脆弱。

面对这一困境,高市早苗已开始拉拢在野党。她与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进行了非正式会面,视其为潜在合作对象。然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能否奏效尚待观察。

而且另一方面,高市早苗长期坚持修宪目标,试图强化日美同盟、推进修宪强军,但这一路线正遭遇国内外的双重阻力。在国际关系方面,高市早苗计划强化日美同盟,主张配合美国"印太战略",计划提高驻日美军费用分担比例,采购更多美式装备,这种追随式协作,让日本逐渐沦为美国地区战略的辅助工具。而且在历史问题上,高市早苗持强硬立场,曾多次以内阁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如果她以首相身份参拜,必将引发中日关系严重恶化。

而且日本战后政治中,自从安倍晋三长期执政结束后,日本再次进入"一年一相"的周期。高市早苗的处境不会比石破茂轻松,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位"短命首相"。高市早苗也有对策,要么在政治献金问题上做出妥协,以换取公明党的回心转意,也可能通过党内派系整合,巩固自民党的议会席位。但无论哪种选择,高市早苗的执政之路都将充满荆棘。即使她最终成功当选首相,也将面临党内派系斗争、在野党制约、经济政策实施难度大等多重挑战。

估计讨价还价会更加激烈,毕竟日本自民党不复往日的风光无限,目前在日本国会并不是多数党,执政需要与其他小党搞"联合执政",而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首以后迅速完成的党的机构重组,麻生太郎实际上成为自民党的拿鞭子的角色,这当然会让联合执政的党派有了足够的理由来质疑,从而获得自民党更多的让步。不过,自民党让步的可能并不大,但联合执政又是必须的功课,高市早苗、麻生太郎的能力与水平,开始有证明和施展的机会与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