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
今年(2024年)2月,布林肯谈中美关系的"餐桌菜单论",真是将美国的"敌对思维"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几年美国穷尽心思打压中国,翻来覆去就是那一套,结果并不理想。
谁料,现在美国智库的专家,想起了一个新招--复制另一个中国。
甚至有两个国家已经被美国盯上。
复刻一个中国
在美国看来,中国的经济奇迹始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美国的资金技术援助,脱胎于人口红利。
随着西方经济由实转虚,源源不断的制造业进入中国,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供应链的中心。
这就是美国贸易战打不及格的原因所在。
于是,他们决心复刻另一个"世界工厂"取代中国,把供应链转移过去,投资建厂、培训人才,甚至转让部分技术都可以。
以此让这个新经济体取得中国,缓解美国经济压力,遏制中国发展,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就这样,他们把目光投向亚洲。
印度与越南成为首选目标。
毕竟,这两个国家与美国关系日益密切,军事合作不断加深。
更重要的是,他们跟中国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尤其是印度。
其国土面积世界第七,人口数量超越中国,历史文化同样悠久丰富,关键是劳动力更低廉。
印度工人平均每周无薪加班10小时39分,比中国高42%。
而且,印度劳动力不仅多,还更年轻。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出生率连续两年负增长,出生人口不到印度一半。
印度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GDP也是稳居世界前列。
近几年,在美国的带头下西方国家资本纷纷将生产基地迁往印度,给予印度经济支持。
有美国及其盟友助推,印度GDP近三年增速一路狂飙:8.4%、6.7%、7.7%,高居世界第一。
据相关数据预测,印度GDP将在2026年前后,超过德国、日本,跃升全球第三。
钱包雄厚,印度的底气都足了不少。
今年(2024年)3月,印度外长苏杰生访日时,竟然声称"随着G7影响力逐渐削弱,中印两国将重构世界秩序"。
只能说,这很难评,且只代表印度的畅想。
他们有信心是好事,不过可别带上中国,我们从未想"重构世界秩序"。
而且,以史为鉴,尤其是日本泡沫经济后"消失的三十年",美国真的会放任印度成长?
或许正因此,美国才会有备选。
而越南就成为印度之后的第二选择。
虽然它比印度也差一大截,却也有其优势。
比如,其深受中国思想观念影响,劳动力比印度还便宜,十分欢迎外来企业。
而且越南90年代左右才停歇战争搞经济,后发者冲劲儿强,一直走在模仿中国的道路上。
改革开放、"中国+1"等政策都卓有成效。
越南服装制造最有名,出口额仅次于中国。
这些年来进入越南的不仅是日韩家电、电子消费类制造业来越南建厂。
中国的海尔、TCL、格力等企业也纷纷进驻。
与此同时,越南还承接不少美国高科技产业外包制造业订单。
借着美国的牵线搭桥,他们大力提升了外贸产业业务。
综上所述,美国要把印度和越南复刻成为另一个中国,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不过,这个命题从一开始的条件就错了!
中国有今日之崛起,根本就不是全靠别人!
因此,这两个国家能不能扶得起来,就只有打个问号了。
扶不上墙的印度、越南
中国的成功模式,靠的难道只是援助、廉价劳动力?
当然不是,我们的成功有一坚固基石--工业。
机遇来临时,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具备了完善的工业体系,才能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
工业是印度和越南的硬伤,也是心病。
越南目前以加工工业为主,农业占比仍较大,工业体系不健全。
越共决议提出,在2030年基本达到工业化国家标准。
印度工业水平比越南强,但印度都不敢这样放话。
更何况,越南许多机械设备还得从中国进口。
而印度这边,尽管年年都喊"印度制造",制造占比却逐年下降。
其制造业比重只有15%,远没有达到工业化进程中应有的水平。
两国落后的基础设施也在阻碍工业化进程。
越南严重缺电,要从中国进口电力资源。
印度交通落后,铁路年久失修,悲剧频发,大大限制了物流和产业链的运转。
其次,人口多、劳动力廉价也不一定是优势。
印度国内人均教育水平较低,据经合组织数据,七八成人连高中都没读完。
其本地劳动力素质也普遍较低,劳动参与率不到50%。
各领域都缺乏人才,更缺高端技术人才,其生产率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
越南虽然注重教育,人口1亿中只有一半左右劳动力,规模到底有限。
自然,成本优势会随制造的发展、扎堆的企业变多而削弱。
两年前,越南当地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招工难,3000元人民币都招不到一个制衣工人。
这显然说明,劳动力已不再廉价。
其技术工人薪资是缅甸的两倍,比泰国高出至少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两国都没有什么大的市场。
越南不用多说,印度种姓思想顽固,阶级固化严重,庞大的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底层贱民。
此外,印度营商环境不改善,继续动不动罚钱,根本留不住厂商的心。
2022-2023财年,印度外国投资同比下降16.3%。
去年(2023年)前十个月,印度资产外流超240亿美元,大多是制造业。
综上可见,越南和印度还远不具备成为另一个中国的基础。
美国要怎么扶?
历史上那套马歇尔计划早已不适用!
亚太版马歇尔计划根本行不通
历史上,美国不是没有采取过这种扶持计划。
二战后,欧洲元气大伤,美国不惜下血本发起马歇尔计划。
四年时间,美国共为欧洲诸国提供了130亿美元的援助。
经济援助之外,还有技术支持,促进了欧洲经济迅速复苏和发展。
美国一举多得,首先让西欧有了抗衡共产主义的力量,其次加强了欧洲对自身的依赖,最后创造了市场和贸易伙伴。
所以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而如今美国显然想复制马歇尔计划,在亚太搞一个经济联盟只能是竹篮打水。
首先美国今非昔比,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强霸主,经济实力雄厚,一百多亿都是小菜一碟。
现在如果让美国掏个十亿,当真还能轻轻松松?
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其政府债务在2023年9月份就突破33万亿美元大关,到2023年年底,又从33.911万亿美元升至34.001万亿美元。
庞大的美债已经够让美国焦头烂额的了。
而且形势也完全不一样,西欧国家底子好,援助见效快,东南亚国家投入再多,短期也难见成效。
就算美国真将印度、越南扶起来了,那也没法像控制欧洲一样施加影响力。
大概率上,他们所打造的只会是又一个敌人。
要知道,这两个国家从根本上,就没法同美国走到一块去。
越共的意识形态决定无法与美国为伍,印度的根本利益是南亚与印度洋。
一向横行霸道的美国却只想让印度当印度洋"副警长"。
换言之,美国的全球霸权与印度的地区霸权,是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印度不会甘心接受美国优先的全球秩序,人家都说了"中印两国将重构世界秩序"。
美国可能真心实意地大力援助?
最关键的一点,别忘了中国可不是当年的苏联。
战后,苏联人财两失,比欧洲惨多了。
正因如此,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才能如此轻易成功。
这几年,全球经济放缓,加上美西方的制裁不断,中国受到一定冲击不假。
但我国贸易顺差一直在扩大更是事实。
如果我们还是出口轻工产品,能维持强大的竞争力?
这说明中国出口产品升级换代了,附加值变高了。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美国强迫中国产业链搬家,那他们就转移到成本低的东南亚或者出口关税低的墨西哥。
而这些国家由于制造业基础薄弱、供应链不完整,大多是对中国的中间产品进行组装后,再出口到欧美。
比如,越南出口美国的产品70%是从中国运过去的。
所以越南出口的增长背后,是中国对越南出口增长
最终,所有贸易赤字还是积累到美国头上。
发展中国家崛起,对我国也不一定尽是威胁。
我们不是美国,奉行的不是"餐桌菜单论"。
他们发展起来,那就是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我们的经济安全也能得到更多保障。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我们坚持做自己的事情,不断变强、与时俱进,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