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重阳,咱家老人叮嘱:吃3样,忌3事,福气安康好过冬!

明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了,您家打算怎么过?

如今,很多人只知重阳是"敬老节",却忘了它背后那些有趣的老讲究。俗话说:"重阳无雨一冬晴",老一辈传下的习俗里,藏着对健康与福气的深切期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重阳节到底该怎么过才有味儿?

一、重阳必吃"3样宝",寓意好,身体棒

老传统里,过节总离不开"吃",重阳更是如此。吃对了,不仅是口福,更是为家人讨个吉利。

1. 吃块重阳糕,步步高

首要大事,就是吃一口香甜软糯的重阳糕!"糕"与"高"同音,寓意着生活"步步高升",健康"寿比山高"。无论是蒸的、炸的,还是如今流行的红糖糍粑,那一口甜糯下肚,暖了胃,更暖了心。这不仅是食物,更是给全家人的美好祝福。

2. 品只秋蟹,运道旺

九月团脐十月尖,现在正是螃蟹最肥美的时候!重阳品蟹,是顺应时令的智慧。蟹肉鲜美,营养丰富,一家人围坐分享一盘香辣蟹,聊聊家常,这其乐融融的场景,不就是幸福最好的样子吗?所谓"口福"到了,"福气"自然也就跟着来了。

3. 饮杯菊酒,求长寿

古人有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菊花被誉为"延寿客",用菊花酿制的酒,在古人看来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今天我们不一定要喝酒,但为长辈泡上一杯清热的菊花茶,这份关怀的心意,与古人一脉相承,祈求的都是家人的平安与长寿。

二、重阳切记"忌3事",老传统有深意

除了吃什么,有些老规矩咱也得了解,这背后都是前人总结的生活智慧。

1. 一不洗:少动水,让老人歇歇

老话讲,重阳节尽量不洗衣、不做大扫除。您可别觉得这是迷信,其实它的核心是--让家里的老人彻底休息一天。把所有操劳的活儿都放一放,体现了对长者最实在的关怀与尊重。

2. 二不送:礼要贴心,不送虚的

重阳节给长辈送礼,切记要实用!一双舒适的鞋子,一件保暖的衣物,远比那些华而不实的摆设来得强。千万别送寓意不好的东西,比如"钟表"(送终)、"鞋子"(邪气)等。这份心意,重在贴心。

3. 三不留:天黑早回家,图个平安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最初就有辟邪消灾的寓意。因此,老一辈叮嘱这天要早点回家,夜晚别在外逗留。从现实角度看,秋深露重,夜晚寒气重,早点回家避免着凉,对老人尤其重要。这"不留",留住的是一份平安。

三、最重要的习俗,别忘啦!

说了这么多,重阳节最核心的习俗您知道吗?那就是--登高!

抛开古老的辟邪传说,秋高气爽的季节,陪家人一起出门走走,爬爬山,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本身就是一件极好的事。这不仅是传承千年的仪式,更是创造家庭温暖记忆的绝佳时机。

结语:

重阳节的种种习俗,说到底,核心只有一个字--"孝"。

它不只是一块糕、一杯酒,而是那份"父母在,不远游"的牵挂,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反哺之情。明天,无论多忙,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如果有条件,就回家看看,陪他们吃顿饭,散散步。

愿天下父母,皆安康长寿,笑口常开!

福气安康,从陪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