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道义 编辑/张广凯)

中国啤酒龙头,正在向黄酒赛道进军。

5月7日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600600.SH)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及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以6.65亿元及价格调整期损益金额之和的对价,收购新华锦集团与鲁锦集团合计持有的即墨黄酒100%股权。

交易完成后,即墨黄酒将成为青岛啤酒全资子公司,标志着这家啤酒龙头企业跨入黄酒赛道。

资料显示,即墨黄酒始建于1949年,旗下"即墨"牌老酒是黄酒行业的重要代表之一。即墨黄酒注册资本为5500万元,由新华锦集团持有45.45%的股权,鲁锦集团持有54.55%的股权。2024年,即墨黄酒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增长38.0%,展现出较强的增长潜力。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即墨黄酒总资产为9.08亿元,净资产为人民币2.03亿元。

对于此次收购,青岛啤酒表示,公司积极拓展非啤酒业务跨产业布局,推动多元化发展,为公司未来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此外,从市场季节性看,啤酒与黄酒的销售淡旺季互补效应明显。啤酒消费集中于夏季,而黄酒的传统旺季为秋冬,二者组合有望提升全年销售稳定性。

可以发现的是,近年来啤酒行业的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整体呈现总量萎缩的态势。根据青岛啤酒发布的2024年财报,去年公司营收为321.38亿元,同比下降5.30%;归母净利润为43.45亿元,同比增长1.81%。如何获取新增量,是啤酒巨头们都在思考的问题,而青岛啤酒本次收购即墨黄酒,或正是对非啤酒业务的积极拓展尝试,以期挖掘到新的增长点。

对此,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分析认为,青岛啤酒对即墨黄酒厂的收购具有三重战略价值。

"一是渠道赋能层面,青岛啤酒成熟的全国性销售体系可快速承接即墨老酒产品矩阵,通过渠道共享机制实现边际效益最大化。二是供应链整合维度,青岛啤酒完备的采购、生产、物流体系将与即墨黄酒厂形成产业协同。三是人才战略支撑方面,青岛啤酒专业化团队将向即墨黄酒厂输出管理经验与技术能力。从生产管理到品牌营销,从质量控制到渠道拓展,人才要素的双向流动将加速即墨老酒标准化体系建设,助力其快速完成全国化市场布局。"

"青岛啤酒的一系列动作,明显是在寻找增量。"酒类营销专家方刚也对媒体指出,啤酒行业近年来面临着增长瓶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青岛啤酒通过收购即墨黄酒,能够丰富自身产品线,进入黄酒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一定市场潜力的领域。同时,啤酒与黄酒在消费场景和季节上存在一定互补性,有助于青岛啤酒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黄酒行业也正面临转型承压与分化加剧的现状。当下黄酒的垂直赛道共有三家上市公司,其中,"行业老大"古越龙山虽然仍以19.36亿元的营收居首,但净利润同比骤降48.17%。而会稽山营则展现出了不错的发展势头,去年其营收同比增长15.6%至16.31亿元,净利润增17.74%。金枫酒业则持续低迷,营收仅5.78亿元,净利润同比降94.49%。

头部黄酒企业业绩分化的同时,今年四月初它们却不约而同的选择相继提价,期望推动产品价值回归。东北证券研报认为,黄酒主流价位带存在翻倍空间,未来核心单品势能释放或带动估值上行。

青岛啤酒对即墨黄酒的收购,或不仅是一次跨品类整合的尝试,更是中国黄酒产业格局重构的重要信号,标志着中国酒业从单一品类竞争向生态化竞争转型。举个例子来说,青岛啤酒覆盖全球120国的渠道网络,就可为即墨老酒突破区域依赖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南方市场和国际化布局。

肖竹青强调,作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品类,即墨黄酒厂与青岛啤酒的产业融合将产生"1+1>2"的效应。在头部企业的资源赋能下,这一中华老字号品牌有望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融合,开启品牌复兴的新征程。

此外,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媒体表示,由于两家企业同属青岛本地,对彼此经营模式、市场环境及文化底蕴更为熟悉,预计整合进程将显著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对本次收购案所带来的未来行业发展呈现出积极预期与反馈。5月8日,古越龙山(600059.SH)、会稽山(601579.SH)、金枫酒业(600616.SH)三家黄酒上市公司股价集体上扬。不过,"啤酒+黄酒"的跨品类模式,究竟能否成为青岛啤酒应对行业变局的关键一招,还有待市场的未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