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都曾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就是美国经常往外"撒狗粮",扶持所谓"独立媒体"和公民组织,抹黑中国,煽动反华情绪,但,这种有组织的给别国泼脏水的行为,真的存在于现实中吗?

现在,老莫告诉你,这种事情不仅存在,而且正变得愈发明目张胆、变本加厉:

据美国"昆西负责任治国研究中心"报道,就在近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51:36的投票结果,高票通过了一项代号为"HR 1157"的法案。而其全名,叫做《反击中国恶性影响资金授权法案》,也就是要以抵制所谓中国的"恶意影响"为目的,花钱资助世界各地的媒体和民间团体,炮制抹黑中国的新闻或者舆论事件。

至于其具体的实施机构,是美国国务院下属的两大关键对外部门:"全球接触中心",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

美国国际开发署成立于1961年,表面任务是统合美国所有对外援助机构,统一展开美国政府级对外援助服务。所以实话实说,该组织也确实为全球不少国家做过不少好事。

但归根结底,国际开发署不是慈善机构,各国要拿到其每年300多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是要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全面向美国靠拢为代价的。全球各地那么多美国代理人和"精神美国人",起码有一半是该组织培养出来的。

至于"全球接触中心",其前身是美国国务院在2011年设立的战略反恐通讯中心,主要任务是协同美国情报部门在全球的反恐情报活动;但到2016年,由于美国政府已经基本放弃全球反恐战略,因此该机构也换上如今这个名号,摇身一变,成为白宫发动舆论认知战,应对中俄等美国竞争对手宣传行动的关键部门之一。

如果说国际开发署是用援助交换对美国的忠诚,还算比较实在,那么这个"全球接触中心",就完全主打一个空手套白狼了--该中心的主要"生意",是编纂各种反华"小作文",然后提供给西方各大反华媒体或者智库,以掀起反华舆论热潮。

因此哪怕是在美国内部,该机构的口碑也一直不怎么样,比如在去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就表示,"全球接触中心"是"美国政府审查和媒体操纵中最大的罪犯"和"对民主的威胁"。

另外再多说一句,为确保法案内容能够顺利落实,美国国会同意以5年为期限,为该法案提供共计16亿美元的活动资金。

16亿美元在这种舆论认知战中,是什么概念?"全球接触中心"每年的活动预算,也就不到1亿美元;美国另一个媒体巨头CNN每年的预算,也就8亿美元多点。

现在的美国,的确是要把所有能动员的组织都动员起来,准备在全球发起一轮大规模的对华舆论认知战了。

但不早不晚,为何偏偏是现在,也就是拜登政府已经开始对华关系缓和,同时美国还在举行大选,根本无法集中全力给中国泼脏水的当下,来这么一出?

老莫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其一,虽然进入2024年后,拜登政府确实成功与我国实现了关系缓和,但拜登政府的本意只是先要一个中场休息,把大选熬过去再说。因此从长远看,民主党这边的反华战略并不会出现任何改变。

现在投资舆论战,正是为"中场休息"结束后的下一阶段反华行动做准备;

其二,如今的美国大选暴露了民主党与共和党的矛盾究竟有多深,也因此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矛盾究竟有多深。但民主党和共和党清楚意识到,大家都是统治阶级,决不能让这种社会矛盾加大到颠覆统治的地步。

这样一来,发动一场全民都可参与的大规模对华舆论战,把美国民众与统治阶层的矛盾,以及全世界与美国霸权的矛盾,都转移到对中国的矛盾上,无疑就是美国两党为共同确保统治稳固性必须进行的投资;

其三,本次反华舆论战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把重心放在中国对全球的"恶意影响"上。而所谓"恶意影响",具体指的是中国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支持,尤其是"一带一路"。

也就是说,过去这几年发生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竞争中,美国明显干不过中国。而如今一方面政府债台高筑,另一方面国内排外民粹主义兴起,美国更不可能靠加大对外投资来拉拢这些发展中国家了。

实在没辙的美国,最后也只能想出给竞争对手泼脏水这种极端行为,来进行最后的负隅顽抗了。

但问题是,面对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不断增长的GDP数据、以及对非洲超过400亿美元的投资存量,这区区16亿美元,而且还要分成5年才能付清,究竟能对中国造成多少舆论伤害?又能为美国培养多少死心塌地就是要吃"美国狗粮"的人?

老莫更是注意到,这份法案得以通过的大背景,是这几天正值美国国会要一口气通过一大堆反华法案的"中国周"。但问题是,因为这个"中国周",美国国会两党却已经产生了重大分歧。相互指责之下,导致好多反华法案流产。

用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少数党领袖克里希纳穆尔蒂的话说就是,这个"中国周"就是一个"空心汉堡",看上去很丰满很诱人,但实际根本没有多少真正的"反华干货"。

也就是说,这项HR 1157法案能够获得顺利通过,纯粹是因为其影响力太小,根本不涉及两党多少核心利益而已。

最后老莫认为,无论是这项HR 1157法案,还是整个所谓美国国会"中国周",都只是美国面对中国竞争时愈发癫狂的外在表象。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这种疯狂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与伤害,不能对美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没必要太当回事,要对我们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总而言之,美国人已经出手,今后要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口碑,只能靠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