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呈现震荡上行、结构分化的姿态,银行、地产、煤炭、石油石化等传统板块涨幅靠前,成交额则逐日萎缩,显示资金面存在分歧。整体来看,当前市场正处于外部风险与政策预期博弈中的特殊阶段,一方面,海外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市场反应虽趋于钝化,但风险尚难言出清;另一方面,国内一季度经济数据开局良好,但外部不确定性仍高,市场对国内宏观政策加码对冲存在预期,重点关注4月下旬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定调。短期来看,震荡蓄势或是主基调。
基本面看,随着政策效果持续释放,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本周一季度及3月经济数据公布,主要经济指标大多好于预期。其中,一季度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4%,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多项指标较去年实现快速回升,其中一季度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6.3%/5.3%/4.2%/4.6%,比去年全年分别回升0.6/0.3/1.0/1.1个百分点。3月经济数据延续暖意、供需均有所改善,内需修复尤为明显,其中3月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美元)分别实现当月同比增长7.7%/5.9%/12.4%,增速较1-2月加快1.8/1.9/10.2个百分点。地产方面,投资端仍弱,但销售、新开工同比降幅明显收窄,止跌回稳政策成效持续显现。3月单月房地产销售面积、投资额、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
-0.9%/-10.0%/-18.1%/-11.5%,分别叫1-2月增速变动4.2%/-0.2%/11.5%/4.1%。价格方面,3月70城房价数据显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1%,二手房价格由跌转涨。整体来看,去年底"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效果正持续释放,消费更加活跃、地产逐步企稳、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内循环更加通畅,应对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面对愈加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外需不确定性虽较高,但内循环更加通畅,扩内需或仍是政策应有之意。
政策面看,当下扩内需政策持续接力,政策积极信号持续释放,在外部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下,后续政策加力仍值得期待。在海外关税风险扰动下,市场对国内宏观政策加码对冲存在较强预期,但一季度经济数据整体表现较强,政策加力的节奏和力度有不确定性。本周扩内需政策持续接力,高层也积极表态,对政策预期产生边际支撑。4月16日据商务部网站消息,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围绕加强政策支持、开展促进活动、搭建平台载体、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标准引领、优化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48条具体任务举措,有望推动服务消费发展潜力释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层表态方面,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时强调"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进一步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潜力"。4月17日,国务院以"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为主题,进行第十三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表示"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窗口,推动各方面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对预期形成积极影响"。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会议指出,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资金面看,上周政策"稳市组合拳"及时出场提振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在政策指引下,本周A股市场微观流动性仍有呵护。继上周股票型ETF净流入超1600亿元后,本周再度净流入近350亿元,主要集中在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中证1000宽基ETF,也催化了本周市场的结构分化行情。此外,本周公告的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金额上限合计126亿元,创下工具设立以来的最高水平。
整体而言,一季度经济数据开局良好,但关税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二季度或将真正显现,不管是基于现实考量还是近期政策信号,国内宏观政策加码是应有之意。A股市场看,当前市场对海外关税数字变动反应趋于钝化,且在政策"稳市组合拳"支撑下,市场下行风险或相对可控,但考虑到当前仍处业绩密集披露期、五一假期临近、关税风险难言出清等,短期震荡蓄势或是主基调。
行业配置而言,在宏观政策与外部风险博弈的特殊阶段,叠加财报密集披露期,重点关注:1)景气线索:聚焦业绩确定性较高或政策预期强化的领域,关注有色、工程机械、内需消费等方向;2)红利资产:风险释放期,或呈现相对韧性。中长期看,AI革命方兴未艾,科技成长仍是主线,关注AI国产算力、自主可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