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RT》7月27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高调宣布,美国已决定从乌克兰采购无人机,初步协议金额在100亿至300亿美元之间。

他声称这是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达成的共识,双方正在就具体条款起草合同,并已责成部长级官员全面推进协议落地。

对于乌方来说,这无疑是天降馅饼。

不过从各方信息来看,此协议仍停留在政治意向层面,美国国防部并未正式确认。

泽连斯基

美国为什么要斥资向乌克兰购买FPV无人机,这背后有深层的战术焦虑。

近几年俄乌战场的实战经验,彻底颠覆了西方传统无人机作战观念。

乌军依靠低成本、易改装、战术灵活的FPV无人机,不仅完成了对俄军坦克、火炮阵地的高频打击,还发展出侦察、打击、电子战三位一体的高效协同体系。

相比之下,美国军队长期依赖像MQ-9这种大型侦察打击平台,虽然技术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价格高昂,部署复杂,不适合班排级作战单位使用。

在战术级别上,美国部队几乎没有贴身用无人机的经验,连基础的壕沟侦察、低空爆破、室内攻击都严重缺乏训练。

而乌克兰则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了从民间车间改装,到建立无人机突击旅、培训一线飞手、实战迭代战术全流程。

这让美国军方意识到,他们需要补课,所以五角大楼直接抄袭伊朗的无人机。

从这个角度看,找乌克兰合作,确实是有可能的。

乌军放飞无人机

报道提到了美国在FPV领域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差距,这是美国心焦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球80%以上的商规级别无人机核心部件由中国企业提供,从图传模块、电机控制器,到飞控芯片、锂电池系统,中国已构建起完整的民用无人机产业生态。

而这些民用技术正是乌克兰能快速发展FPV战术无人机的技术基础。

反观美国,自制裁大疆以来,一方面打压中国产品进入军警系统,另一方面却始终没能扶持出一个性能、价格、产能都能接替的大疆替代品。

美国本土的无人机企业,要么集中在高端军用系统,要么刚刚起步,缺乏量产测试。

而中国不仅出口量大,更重要的是其商业FPV生态激活了庞大的DIY改装社区和战术训练体系,这恰恰是美军缺位的领域。

在同样条件下,中国可以在一个星期内迭代出一款新型FPV作战平台,而美国厂商往往需要数月的军标评估与合同审批流程。

从这点看,美国想通过乌克兰弯道超车、摆脱在FPV领域被中国拉开的态势,并非不可理解。

无人机

然而,即便乌克兰在实战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未必能够真正补上美国的课。

首先,美国军方的采办机制,决定了所有新型武器系统都要经过冗长的技术评估、安全审查和预算审批流程,这与乌克兰那种边打边改、前线立决的快节奏模式格格不入。

而且乌方的FPV平台多依赖3D打印、消费级相机、民用电池、开放式图传系统,这些部件在美军标准下往往无法通过认证。

此外,乌克兰的技术基础其实也不具备持续性,许多FPV组件来源于第三国,战时供应依赖志愿网络、民间众筹,这种模式在和平环境下无法产业化,更难嵌入美国五角大楼的军工体系。

总之,乌克兰能提供的是战术启发与实验样本,但要想真正构建出一套适配美军体系的FPV作战能力,根本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