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鱼,学名叫攀鲈。广东那边的人叫它过山鲫。他们说这种鱼能翻山越岭。所以两广地区的人才见过。这种鱼的学名是学名叫做攀鲈。
福建有人管这种鱼叫"赶尸鱼"。这个名字是第一次听说。意思是说这种鱼走路的样子,像传说里赶尸人队伍一样。一排一排,往前走。这个说法只是个别地方的叫法,很多人都不知道。
这个事发生在海南文昌。一个网友骑摩托车在乡村马路上看见的。当时下了很大的雨。在这场大暴雨之前,当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下雨了,比较干旱。就是这场大雨之后,这些鱼就从水里出来了。
视频里能看到,这些鱼在路上走。它们排着队,看起来很整齐。动作和步子也差不多,都是慢慢地往前移动。那个样子就好像鱼长了脚一样,在马路上散步。
攀鲈鱼之所以敢上岸,是因为它的鳞片。它的鳞片长得又硬又密,像一层盔甲。在陆地上爬的时候,这层硬鳞片能保护它的身体不被粗糙的地面弄伤。这层鳞片还能减少身体里的水分跑掉。这样它就算离开水,也能能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数天。
鱼跑到马路上不是为了玩。它们是在找新的地方活下去。可能是原来的水塘因为大雨水质变坏了,或者水太满了。它们就要出来,去找一个新的、水质更好的水塘。这也是一种寻找产卵地方的方式。这是鱼的一种活命的本事,为了生存。
这种鱼的肉质,有人说特别好。它的肉吃起来很紧,有弹性,味道很鲜美,带着一点清甜。而且鱼肉很厚,里面的小刺很少。个头比较大的过山鲫,能片下来的肉就更多。不管是红烧还是清蒸,或者拿来煲汤,味道都很好。所以说它的肉质紧实弹牙、鲜美清甜。
也有广东的网友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留言说这种鱼根本就不好吃。他说这鱼有一股非常重的泥腥味。这种味道让鱼变得很难吃。这个评论和前面夸奖它好吃的人,说的是完全相反的情况。
说好吃的人看到这个评论就不服气了。他反问说不好吃的那个人,是不是吃了在臭水沟里长大的鱼。他强调说,在他们那边,野生的有钱都难买。意思是野生的过山鲫非常珍贵,味道也和臭水沟里长大的完全不一样。
最开始,这个视频发到网上,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很多人都在下面留言。有个新疆的网友就开玩笑,问拍视频的人用的到底是什么饵料。能有这么大的本事,把鱼都引到岸上来排队。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世界上没有这种饵料。
其实这种会走路的鱼,不光是中国有。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比如非洲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这种攀鲈科的鱼。它们也会在干旱或者下雨之后,从一个水坑爬到另一个水坑去找水。所以这不是海南才有的怪事,是这种鱼的生存能力。
在海南和两广这些常见到过山鲫的地方。当地人对这种鱼很熟悉。他们知道这种鱼的习性,也知道它们大概在什么时候会上岸。当地人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来抓这种鱼,也知道怎么做才最好吃。这种鱼是他们生活里的一部分,不是什么奇怪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