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代表团

中国和美国新一轮关税谈判已经启动,在当下至关重要的时刻,双方都在围绕此前所"关切"的问题进行会谈。在谈判之前,美国已经打好了"预防针";因为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出的条件来看,经济层面,美国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扩大对美国农产品、能源产品的进口。美国农业和能源行业的基础就是"红州",在美国的政治选举中有重要影响力,增加农产品出口能帮助特朗普拉票,他们希望中国能当"大客户",是毫无疑问的。

中美会谈

在这次谈判之前,贝森特特别警告要加入中国购买俄罗斯、伊朗石油问题。这意味着特朗普非常可能在会谈中提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包括对伊朗、俄罗斯关系等。美国找了一个借口,说是他们长期对伊朗实施制裁,中国必须减少与伊朗的能源贸易和经济合作,以增强对伊朗的施压效果;此外,美国也试图影响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但很快就有媒体戳穿,美方只不过想对中国进行加码,他们的二级制裁是迫使中国对美"让步"的一个好借口。

贝森特本人

这次中美谈判一共谈了5个小时,而在谈判"中场"时候,正在苏格兰访问的特朗普也表示:中国态度很强硬。这里他声称中国"强硬",被认为源于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因为这次的核心问题之一,就包括美国长期试图通过贸易谈判迫使中国在市场准入、产业政策等方面做出大幅让步,以解决所谓的"贸易失衡"问题。然而,中国始终坚持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行磋商,不会为了达成协议而牺牲自身发展权益,这也是美国能预料到的。

美元困境

特朗普在这次"谈判行动"之前,已经单方面对中国做出了妥协。例如在芯片方面,放松对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限制,还表示不会对中国的管制加码,这是很少见的。之前中国科技企业遭受美国多轮制裁,包括芯片断供等。但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坚决支持本国企业维护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突破技术封锁。这种反击和坚定态度让美国感到中国"强硬"。中国在这种"逆潮流"之下,正在积极推动全球科技合作,呼吁各国在平等、开放基础上共同发展。

特朗普和美国防长

实际上在谈判开始的前一天,外交部在回应放松管制事件时就提醒:美国必须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谈。特朗普现在发声"谈判艰难",一方面是为在国内营造对华争取利益的形象,满足共和党选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试图在谈判期间制造舆论压力,为自己争取谈判优势。然而,中国的坚定立场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和国际道义,不会被外界压力左右。所以如同贝森特所说,这次中美的共识成果很能达成贸易休战期延长就很好了,后续可以等待时间来解决,中美谈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