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则反家暴典型案例,让无数人揪心不已。这起发生在2022年的"张某强奸案",揭露了家暴阴影下未成年人面临的隐秘危险,也让我们看到了法律对受害者的有力保护。

2022年7月,17岁的吴小某(化名)来到某城市,和母亲、继父张某一起生活。可这段同住时光,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恐惧--吴小某不仅从母亲口中听说,还亲眼目睹了继父张某对母亲实施家庭暴力的场景。这种暴力阴影,让她对这个"继父"充满了本能的害怕。

同年10月5日晚上,吴小某的母亲因为和张某发生争吵,害怕得不敢回家,只留下吴小某和张某独处。更让吴小某恐惧的是,张某还告诉她,自己曾经因为故意杀人被判过刑。当晚22点左右,张某强行与吴小某发生了性关系,还特意用手机录下了视频。无助的吴小某只能趁着机会,偷偷发微信向母亲求救,母亲收到消息后立刻报警。最终,企图逃跑的张某在出租屋里被公安人员抓获。

案件审理时,有人质疑吴小某当时为何没有反抗,但法院的认定给出了答案:吴小某既知道张某有故意杀人的服刑史,又多次目睹他家暴母亲,这种恐惧已经形成了精神控制,她当时不反抗完全符合常理,这也是家暴情境下受害者常见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且,未成年人心理专家出具的分析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份专业意见最终被法院采纳。

最终,法院认定张某以精神控制手段迫使吴小某不敢反抗,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

这起案例告诉我们,家暴从来不是"家务事",而性侵未成年人更是触碰法律红线的严重犯罪。对于受害者来说,面对暴力和威胁时的沉默不是错,但及时求助才是摆脱困境的关键--无论是告诉信任的亲人,还是直接报警,都能获得帮助。而法律也始终是受害者最坚实的后盾,哪怕没有激烈的反抗,只要行为违背意愿,只要存在胁迫和控制,施暴者就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希望这起案例能唤醒更多人的警惕,也能让更多受害者勇敢站出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