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在明请教对华经验后,默茨推迟访华时间,德国外长想提前先来
向李在明请教对华经验后,默茨为什么推迟了访华时间?德国外长还想访华,中方对他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在G20峰会期间,德国总理默茨与中方高层举行了会晤,随后默茨对外宣布,他将于明年年初访华。

不过根据德国媒体披露,默茨的原计划其实是今年年底访华,但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此前在涉台等敏感问题上的错误表态,导致中方强烈不满,使得瓦德富尔原定10月26日的访华被临时取消,也使默茨的访华节奏受到连带影响。

要知道,瓦德富尔此次访华原本就是为了给默茨正式访华做铺垫,如今铺垫没了,默茨访华自然难以按原计划推进。
德国方面心态也非常急,于是急忙派出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访华。
克林拜尔在访华期间,与中方共同举行了中德财经对话,并且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不过所带来的影响并不直观。

彭博社评论指出,作为默茨政府上台以来首次访问中国的内阁高官,克林拜尔取得的成果寥寥,除了获得中国对继续出口稀土等原材料的"一些无法强制执行的承诺"外,并无实质进展。
不仅如此,克林拜尔虽然与瓦德富尔同朝为官,但是他属于社民党成员,并不是默茨领导的基民盟自己人,因此克林拜尔的访华,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缓和中德关系,但是默茨政府依然希望通过自己人实现外交成果,维护自己在执政联盟中的主导地位。
于是我们看到,在11月25日,瓦德富尔在出席柏林的外交政策论坛上又主动披露,自己正在与中方就访华事宜做"最后的协调",并表示很有信心重新安排本次访问。而德国媒体爆料称,德国外长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访华,预计将于12月的第二周抵达北京。

这一次,瓦德富尔没有再谈到涉台等敏感话题,只是强调德国将遵循欧盟的战略,把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竞争者与制度性对手",没有"重新制造车轮"的必要。同时,瓦德富尔还专门强调了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果没有中国,欧洲在气候保护方面就无法实现目标。"
在昨天的节目中我们也聊到,在G20峰会期间,默茨在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时,还专门向后者请教对中国的看法,虽然李在明没有直接给出回答,但是却委婉提道:"韩国也希望借鉴德国实现统一的经验。"

李在明的表态,回避了评价第三方的敏感话题,但是却也给德国提了一个醒,那就是不要在无关自己的事情上多嘴。
而瓦德富尔的态度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遵循了这一理念。
巧合的是,在瓦德富尔此前推迟访华后,还专门给王毅外长打了一通电话,当时王毅外长就提醒过他一句话:"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希望经历分裂之痛的德国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台独'行径。"

李在明的委婉提醒与王毅的直接点明,两者形成呼应--如果德国真想推进务实合作,就必须正视台湾问题对中国的核心意义,而不是在不属于自己的议题上踩踏中国红线。
默茨推迟访华,就是要先把这些"前提问题"处理清楚,而瓦德富尔年底前访华的真正目的,就是为默茨明年年初的访华"把路再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