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果然没安好心,美国将对中国船只收费,中方先一步出手反制,美国国内遭"反噬"
据报道,这一回,特朗普政府搞出的新政策,又一次成了全世界的焦点。美国突然高调宣布:要对所有中国船只收取高额港口费,打算用这种"港口壁垒"来打压中国航运、保护自己家的造船业。结果这波操作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疼的都是自己人。而中国这次可没在怕的,直接甩出实际行动,给了最硬的回应。现在美国国内的不少行业和港口,已经提前尝到什么叫"反噬"的滋味了。
先来看看这政策到底说了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公告说:从2025年10月14日开始,所有中国制造、中国运营或者中国订购的船,只要停靠美国港口,统统都要交钱--每净吨先收50美元,三年之后还要涨到140!
无论是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还是其他类型船舶,甚至包括船只所属联盟及实际运营主体全都纳入收费对象。最早的征收草案更夸张,单船"附加服务费"能高达150万美元,累计停靠能到350万美元。虽然最终方案有所软化,但依旧被全球航运界视作极其罕见的"歧视性港口费"。
美国这一出手,看似是抓住了航运命门。毕竟美国造船业多年来持续衰落,全球船队规模只剩80艘,市场份额不到1%。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都是全球第一,美国想靠行政命令扭转几十年的产业空心化,可谓难上加难。白宫算盘很精明,想用高额费用逼迫国际航运公司把新订单转向美国船厂,顺便重振本土制造业,还能减少对华供应链依赖。
可谁想到,这政策还没正式落地,中国企业压根没在怕的。以中远海运带头的一批中国航运巨头,直接宣布:减少美国航线,把更多船运力转向亚洲、非洲、拉美这些新兴市场。
不只是中国企业单方面行动,整个国际航运联盟都在同步调整。以"海洋联盟"为例,中远、东方海外、法国达飞、长荣联合优化船队结构,把更多非中国船舶部署到美国航线,最大限度规避美方额外成本。韩国、日本等国航运联盟也跟进,直接把地中海-南太平洋航线一拆为二,专门规避美国新规。
这下可好,美国港口冷冷清清,别的国家港口却笑得合不拢嘴。中国企业一撤,泰国、越南、柬埔寨这些地方的港口订单哗哗地涨。墨西哥对美出口猛增25%,加拿大港口吞吐量涨了12%,连中欧班列的预订量都同比涨了40%。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美国的所谓政策红利,全被别家接盘了。全球供应链正在静悄悄地重新洗牌。
特朗普政府的港口费新政不仅遭到中国企业反制,也在美国本土引发强烈反弹。美国煤炭、农业、零售、能源等300多个行业团体集体反对,公开批评政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LNG(液化天然气)行业更是直言,这种做法会直接打击美国成为全球最大LNG出口国的目标。美国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运营合规的LNG运输船,短期内也无法更换现有船队。专家直言,白宫的想法"异想天开",就算给美国船厂20年都未必能补齐短板。美国LNG出口商如果违规,还可能被暂停出口许可。美国政府想靠"单边主义+关税壁垒"来逆转产业空心化,最后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政策注定两头尴尬。
而从外交层面看,中国的回应既冷静又有分量。外交部发言人直接点出:美国这样乱收费、加关税,只会"损人害己",推高全球海运成本、扰乱供应链,最后坑的是美国的老百姓和企业。中国企业的应对,简直是一场"现实派操作教科书"--不情绪化、不被动,而是提前布局全球、推动市场多元化。说到底,最好的反击从来不是硬碰硬,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