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小国为棋,而小国"选边站",那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据央视新闻4月26日的报道,伊朗境内的阿巴斯港突然发生剧烈爆炸,现场腾起巨大蘑菇云,周围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造成至少750人伤亡。伊朗境内为何突发爆炸,就目前的报道来看,尚没有权威的说法,但不外乎"两种可能",一种是"意外",也即靠港船只或仓库发生偶然性的爆炸;另一种则是"故意",也即遭到了有预谋的袭击。
哪种情况的可能性大一些?应该说遭到故意袭击的可能性更大。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在阿巴斯港遭袭的同一天,美伊正在阿曼举行第三轮伊核谈判,而且谈判进入了"关键阶段",美方对德黑兰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伊方"完全弃核",不得保留任何浓缩铀和离心机;而伊朗方面坚持"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力,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强调,铀浓缩是伊朗的"合法权利",拒绝"完全弃核"的要求。
另一方面,就在这轮美伊"核谈"开始之前,美国已经撂下了狠话。特朗普在4月9日警告伊朗,他表示,他已为美伊核谈设定了"最后期限",德黑兰虽然还有一些时间,"但时间不多了";4月12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赤裸裸地威胁道,如果这一轮美伊谈判依然"谈不拢",美军将对伊朗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很显然,在美伊核谈同日,伊朗港口发生大爆炸,这恐怕不是巧合,而是美国对伊朗的一种警告。
有人可能表示,按照美国的说法,是谈崩了,将对伊朗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现在美伊尚未谈崩,怎么能说,伊朗港口大爆炸就是美国干的?原因很简单,虽然第三轮美伊谈判的具体情况尚未发布,但伊朗肯定不愿完全弃核,否则伊朗外长也不会在谈判前夕紧急飞到北京,向中国与俄罗斯"求援"了。因此,伊朗抗拒美国的要求是"必然的",而美国通过制造港口大爆炸来进行警告,这不是很正常吗?
△美以或通过摩萨德、恐怖分子制造爆炸
这么做,既能敲打"犹豫中"的伊朗,又能尽可能地避免采取军事行动,而且还"查无实据",对美国无疑是"最有利"的。德黑兰当然心里清楚,这起爆炸到底是谁干的,但他们有证据吗?没有证据!虽然没有证据,但他们都很清楚,如果继续对美国"说不",恐怕会面临更大的"打击"。这就是美国希望起到的效果,而以波斯猫的智慧,肯定能够100%地领会美国传递的"警告"意味。
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国虽然还没有"轰炸"伊朗,但两巴掌是狠狠抽出去了,中俄对此却没有什么办法,德黑兰最后屈服的可能性其实是很大的。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最近访华时曾表示,要让中国充分了解目前的事态,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求求你,救救我";另一层是,"如果你们救不了,我下跪了,你们也不要怪我",毕竟伊朗已经说明了情况,当大哥的都无能为力,小弟更不要说了。
应该说,作为中俄的"战略伙伴",其实伊朗能做的都做了,比如说,为了帮助普京在俄乌冲突中解套,伊朗麾下的哈马斯主动挑起巴以冲突,结果伊朗三大外围武装基本全被打崩,"什叶派之弧"已经残了。现在伊朗在中东"落单"了,中国还能派出军机编队从红海美国航母旁边飞过,而俄罗斯干脆就"不闻不问",甚至为了讨好美国,称自己"没有义务军援伊朗",还能指望伊朗怎么办?
因此,这次阿巴斯港的高强度爆炸对于伊朗的压力其实是极大的,德黑兰高层除了让步之外,几乎无路可走,而咱们也说了,一旦伊朗真的跪了,考虑到叙利亚已经变天,胡塞、真主党、哈马斯也被打残,美国将彻底主宰中东秩序,中俄根本不要想在这里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了。而一旦美国"大一统"中东,撮合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和谈,腾出手来将全力"重返亚太",这对中俄特别是中国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