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达成贸易协议后,韩国急了。
本周早些时候,特朗普宣布和日本就关税达成一致。消息一出,韩国立马坐不住了,眼看8月1日马上就要到了,又被日本抢占了先机,留给他们的时间着实不多了。
随心所欲
李在明政府随即召开经济相关部长会议,划定了与美国谈判的"红线"--拒绝开放大米和牛肉市场,其他条件可以多做一些让步。第二天,韩国谈判代表金正官急忙奔赴美国,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见面。
此前,韩国另一名部长吕翰九已经抵达美国,准备与随后到达的企划财政部长具润哲一起与美方举行"2+2"会谈,后者派出的谈判代表是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
本来呢,双方定下的时间是当地时间25日,因为急于达成协议,韩国代表团的行程十分紧凑,三名部长连着三天抵达美国,具润哲是最后到的一个。
没想到美方临时变卦,说是贝森特临时有事,参加不了25日的会议了,等忙完再重新安排时间。言下之意就是,具润哲可以自由活动了,会谈时间等待另行通知。得知这一消息时,具润哲正在仁川机场准备启程。
说鸽就鸽
不好说这是美国故意给韩国一个下马威,还是贝森特真的有急事。但就算是第二种情况,也不能临时毁约,这又不是小情侣约会,鸽子说放就放,如此郑重的谈判,美国也太不当回事了。
当然,韩国是不会介意的,也没资格生气,毕竟急的是李在明,不是特朗普。再说了,人家都说了临时有事了,难不成还要为了韩国代表耽搁吗?
韩国走到这一步也怪不得别人,说到底还是没有跟美国叫板的实力。刚开始还打算观望一下,看看其他国家怎么谈,没准拖得时间长一点,还能拿到更好的筹码。
可等到日本真的谈成了,韩国又不开心了。美日贸易协议已经把标准定好了,低于15%的关税水平,韩国大概率做不到,高了又不乐意,只能尽可能地向日本看齐,还得看美国那边是怎么打算的。
天崩开局
谁都不想做第一个上车的人,但更不想做最后一个上车的人,更怕上不了车,这就是包括韩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心态,想跟美国谈一个更好的条件,奈何实力过于拉胯,只能抱团取暖,偏偏又不团结,最终只能被挨个击破。
日本向美国承诺了5500亿美元的投资,换来了15%的关税,韩国不愿意牺牲大米和牛肉市场,自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据说是打算扩大对美能源作物进口。
所谓能源作物,比较常见的有玉米,可以用来生产生物乙醇。韩方认为,扩大这类农产品进口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较低,不会严重冲击本国农业市场。
无功而返
比起扩大牛肉和大米进口,这个条件对美国来说实在算不上有多大吸引力,特朗普不见得会轻易放过韩国。但最后的结局还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美国绝对不会吃亏,区别只在于韩国吃亏多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