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三国下狠手,统统加税,李在明还是步了尹锡悦的后尘,印度不仅要被加税,还被威胁罚款
特朗普突然连发三条爆炸性声明--巴西、印度、韩国三国贸易命运在24小时内被彻底改写。50%、25%+罚款、15%,这三个数字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终于砸下,但三国反应却截然不同:巴西总统卢拉拍桌怒斥"以牙还牙",印度总理莫迪沉默中向WTO递交了28.9亿美元的报复清单,而韩国总统李在明,则在千亿美元"赎身费"和国内民意的撕裂中,重蹈了前任尹锡悦的覆辙。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当特朗普宣布对巴西加征40%关税(叠加原有10%,实际税率达50%)时,全球市场一片哗然。但细看豁免清单--木浆、石油、化肥被排除在外,暴露了美国的软肋:这些商品占美国从巴西进口的35%(2024年数据),一旦断供,美国造纸业和农业将陷入瘫痪。卢拉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强硬:"美国征多少,巴西就还多少!" 据巴西贸易部内部文件,拟对美大豆、咖啡、飞机征收同等税率,其中大豆一项就覆盖美国对巴出口额的22%。
但真正的博弈在幕后。特朗普这一刀砍得极准:50%税率主要打击巴西钢铁和橙汁(占巴西对美出口的41%),而卢拉的反制同样精准。这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较量,本质是两位领袖的尊严之战:特朗普要惩罚卢拉的"反美左翼"标签,而卢拉则需向国内证明,巴西不是美国的后院。
比起巴西的明刀明枪,印度遭遇的是一记阴狠的组合拳。25%关税之外,特朗普还追加了一笔未公开的"罚款",并在发文中直接点名印度"从俄罗斯买武器、买石油,却在乌克兰问题上装聋作哑"。印度商务部官员私下透露,罚款金额可能接近印度年度对俄军购支出,这是首次有国家因"地缘站队"被美国贸易制裁。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莫迪的应对堪称"绵里藏针"。表面上,他表态"谈判仍在继续",暗地里却做了三件事:向WTO提交28.9亿美元报复清单(针对美国医疗设备和苹果产品)、批准国有炼油厂加倍进口俄油(用卢比结算)、联合南非推动"金砖国家本币结算系统"。但这一切都绕不开一个死结:农业。美国要求印度开放转基因大豆和乳制品市场,而莫迪绝不可能让步--印度6亿农民中,70%的奶牛养殖户仅饲养2-3头牛。
相比之下,韩国看似拿到了"最优待遇"--15%的关税。但翻开协议细则,触目惊心: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含1500亿造船业专项基金)、1000亿美元LNG采购、全面开放汽车和农产品市场(仅保留大米和牛肉保护条款)。
李在明为此付出的政治代价更为惨重。大选时,他凭借"结束尹锡悦屈辱外交"的口号赢得57%选票,如今却签下比前任更苛刻的协议。更讽刺的是,协议中1500亿造船基金直接针对中国--根据条款,韩国船企需将20%产能转移至美国,这与其"在中美间保持平衡"的承诺背道而驰。而日本,早在韩国签署之前,与美国达成了贸易协议,同样是损失惨重!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落下时,三国命运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强权政治面前,小国没有完美选择。巴西的硬刚换来产业链断裂风险,印度的周旋难掩农业红线的致命软肋,韩国的屈服则陷入"经济附庸化"泥潭。但更深层的信号在于,贸易战已从经济工具升级为地缘武器--印度因亲俄被罚,韩国因战略价值被榨取,巴西因意识形态被惩戒。而贸易战是没有赢家的,单边行径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