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持续向好,已经计划要邀请美国建设港口,未来在通过这个港口为美国运输稀土和矿产。此前,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因5月的"印巴冲突"而热络起来,近段时间以来,双方关系更是越走越好。有外媒透露称,巴方顾问团队已向美方提议在阿拉伯海修建并运营一座港口,使其成为美国获取巴基斯坦稀土和关键矿产资源的枢纽。
据悉,拟议中的港口项目位于渔港城市帕斯尼,战略位置极为敏感,距离伊朗仅100英里(约160公里),距离中国投资建设的瓜达尔港更近,只有约70英里(约112公里)。有观点认为,鉴于巴基斯坦需要平衡与中国、美国、伊朗及沙特阿拉伯之间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帕斯尼港计划将有助于巴基斯坦在全球舞台上实现风险对冲。
有专家分析称,巴基斯坦的主动示好,本质上是经济困局下的生存策略。接近 1300 亿美元的外债压力与匮乏的资源开发技术,让这个坐拥 8 万亿美元稀土储量的国家陷入 "捧着金饭碗讨饭" 的窘境。中巴经济走廊虽带来 650 亿美元投资,但瓜达尔港的战略价值更偏向区域贸易枢纽,难以直接破解矿产开发的资金与技术瓶颈。
当美国因中国锑出口限制陷入 "三年库存危机",且本土矿场建设需耗时近三十年时,巴基斯坦敏锐捕捉到契机 -- 以稀土与关键矿产为筹码,换取美国的资金注入与技术支持。12 亿美元的港口投资与 5 亿美元的矿产协议,不仅能缓解外汇储备压力,更能为动荡的俾路支省创造就业,兼具经济与安全双重效益。
对美国而言,帕斯尼港是破解供应链困局的关键落子。在导弹引信用锑价三年暴涨三倍、军工生产线濒临停滞的背景下,巴基斯坦的锑、钕等资源成为 "救急良方"。这座距离瓜达尔港仅 112 公里的港口,被赋予了规避中国供应链管制的特殊使命,配套的 300 公里铁路直接连通俾路支山脉的矿场,形成 "开采 - 运输 - 出口" 的闭环。更深远的战略价值在于地缘卡位:距伊朗 160 公里的距离可强化对中东的军事监控,而紧邻瓜达尔港的布局,无形中对中巴经济走廊构成牵制,成为美国重塑南亚影响力的支点。
所谓的 "风险对冲" 策略,实则暗藏多重地缘陷阱。巴基斯坦试图在中美间保持平衡的算盘虽精,但 112 公里的距离足以让帕斯尼港与瓜达尔港形成战略对冲,可能动摇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投入信心。对伊朗而言,美国势力如此近距离渗透,无疑会加剧波斯湾地区的紧张态势,破坏巴基斯坦与伊朗的传统睦邻关系。更棘手的是俾路支省的安全隐患,反叛武装的活跃可能让港口建设陷入无休止的动荡,而美军的进驻反而可能激化当地矛盾。
从全球格局看,帕斯尼港计划是稀土博弈的新变种。美国推动的 "资源多元化" 战略,本质上是将供应链风险转移至地缘复杂地区,而巴基斯坦的 "平衡术" 能否奏效,取决于其驾驭大国关系的智慧。若处理失当,非但无法实现风险对冲,反而可能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在中美战略竞争、伊美对抗与印巴对峙的夹缝中陷入更深的困境。
这场围绕渔港的博弈,最终考验的是各方的战略克制与长远眼光。巴基斯坦需要的是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合作而非短期政治交易,美国应摒弃地缘对抗思维,而区域各国更需警惕 "港口竞赛" 引发的安全连锁反应。在资源短缺与地缘动荡并存的时代,任何零和博弈的企图,最终都可能反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