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听上去就有种"快满了"的感觉,每年阳历5月20日至22日之间,太阳抵达黄经60度,小满就来了。
小满的"满"字有两个意思,一是农作物饱满,另一个是雨水充足。
这时南方的水稻刚插完秧,北方的冬小麦正在灌浆,麦穗开始变得饱满但还没成熟。
所以小满不仅代表作物逐渐饱满,同时也预示着夏忙季节快要到了。
小满到,农田笑?
在我国,小满对南方和北方的农民来说都非常关键,南方有句老话:小满不满,干断田坎。
对农民来说,如果小满时田里的水不够满,就意味着今年这个旱年,庄稼没有水的滋润很可能会影响收成。
对北方农民来说,这时麦子正在长籽等待丰收,但如果雨水不够或者不及时,那这一季的庄稼可就悬了。
除了作物,小满的气候特点也非常有趣。我国古代就有"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的谚语,小满前后天气明显热起来了,候鸟飞回来万物繁茂,从这一点上也应了那个"满"字。
气温上升之后降水也开始增多,小满过后南方的梅雨季节已经天上的日程。
所以小满节气好日子,不仅是作物丰收的希望象征,还意味着农民们忙碌的生活正式拉开序幕。
不过小满是怎么影响天气的?天上的云又是怎么回应小满的呢?
白天小满VS晚上小满
大家常听说"白天小满,热死老牛;晚上小满,雨多不愁",其实这些老话就是我们的祖先用了上千年的大数据。
小满要是在白天交节,接下来的天气十有八九是要变得干燥、少雨热得很,甚至有可能会热到"老牛都扛不住"。
古代农村可都是依赖牛干活儿的,要是天太热,别说庄稼不好种,连牛都懒得动,这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天气干旱,当年丰收也基本上成了奢望。
晚上小满则恰好相反,晚上交节意味着夏季雨水充沛,农业生产也能顺利展开。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小满的时候北方小麦需要雨水灌溉,南方种水稻也正等着雨水的滋润。
这个时候庄稼正是需要水的时候,如果雨水充沛就有丰收的希望,田里的庄稼可以畅快地吸水长高,农民乐得笑开花。
既然有了流传千年的谚语,那今年的小满是个啥情况呢?根据天文计算,今年小满是5月21日的凌晨2点55分左右交节,典型的"晚上小满"。
按老话讲,今年夏天的雨水可能比较充足,对农业生产绝对是个好消息。
不过我们也不能大意,毕竟雨水多了也有可能造成洪涝,特别是南方地区,下太多雨搞不好还要面临田地积水的问题。
所以这就让人有点纠结,下雨虽好,但也要适当啊。不过谁也没法控制天气,只有提前做好准备应对可能的变化了。
说完了小满节气可能的天气变化,我们再来说说小满节气的民俗。
小满趣味习俗多
老话说的好:"小满祭车神,祭完下雨忙。"节气本身就跟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作为重要节气之一,小满自然也少不了各种习俗。
很多地方都有小满节气"祭车神"的习俗,这个车可不是咱们马路上的汽车,而是以前农村使用的水车。
传说水车是由一位龙王管着的,农民们希望能在小满时节得到水源滋养,就在水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拜祭,还会把一杯白水泼入田中,祈祷水源滚滚来。
这个画面还是非常有现场版的,众人虔诚的围着水车拜了又拜,鞭炮响后田里充满了活力,这股仪式感既是庆祝小满,也是祈福的实际表现。
江浙一带在小满的时候也会有祭蚕的习俗,江南是鱼米之乡,你是我国传统纺织的地方。
蚕宝宝是农村家里的一项大收入来源,小满正好是新蚕吐丝的好时候。大家摆好贡品,敬拜蚕神,并不忘特别关爱这些正在吐丝的小生物。
一系列祈蚕活动透着人们对未来收入的殷切希望,桑叶嗖嗖作响,蚕儿吃得正欢,农户们在此刻也对未来的经济收入宽心不少。
北方地区在小满时节未进行抢水活动,水是万物之源,也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北方的水资源没有南方充沛,所以在小满时节进行相关的活动,算是表达人们对水的渴求。
大家清晨一早聚集到田间地头,点火把、打鼓,拼命把水从河道里抽到田里,虽然是一种仪式,但也为了争取在炎热季节到来之前保证田地里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大家忙碌间交流的经验互相传授,看了真是让人心潮澎湃,这个时间节点可别懒,要不然秋天可能不好交代哦!
除了这些规模比较大的仪式之外,南方有些地区的农民还会迎来看麦梢黄的习俗。
嫁出去的女儿此时会带上礼物回娘家,问候一下准备夏忙的情况。
各地的风俗可能稍稍不同,但主要都是体现在家庭之间的连接和传递温情,正是透过这些小习惯,庄稼人不光在农事上密切合作,家庭关系中也维护得特别温暖。
在这丰富的民俗活动中,也体现了咱们国家农村那种深度接地气的生活方式。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远离了农业社会,但是忙忙碌碌的快节奏也让人们少了许多之前的闲适。
虽然土地里讨生活已经不是现代生活的日常,但我们也要通过这些习俗重温一下曾经的含义,理解先辈们的用心,也要珍惜今天所得,看着丰收时不光开心,也留一份对天地的敬畏和尊重。
结语
小满不止带来了夏季的热烈和降水,它也同样带着丰厚的农耕文明、浓郁的民间习俗向大家走来。
正如前面说的,技术让农业对天气的掌控能力增强了,但这份和自然共生的默契情感,不变且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