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7日,普京的强硬态度,再一次说明泽连斯基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

虽说特朗普为了停战这事没少忙活,可"28条和平计划"就是一份明摆着的"乌克兰投降书"。

即便后来又缩到了"19条",但俄罗斯只承认之前的版本,对现在这个一点兴趣也没有。

面对乌克兰的"墨迹",普京一点也不慌,一句"与乌现领导层谈判无实际意义",直接给泽连斯基关上了谈判的大门,扭脸宣布下周将和美国进行磋商。

这话还真不是白说的,毕竟俄罗斯和乌克兰才是主角,可普京压根就没瞧上他,宁愿选一个曾经制裁过自己的美国,也不愿意和泽连斯基站在一起,这样的态度,即便他拒不投降,面子也丢大发了。

除了"嘴上功夫",普京还下了最后通牒:首先,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必须划为俄罗斯领土;其次,想让俄罗斯撤军?可以,但前提是乌克兰得先撤军,否则硝烟将不会停止。而两天前俄导弹与无人机的突袭,就是给乌克兰的一个"警告"。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和美国是什么时候"和好"的呢?其实,双方一直都没有真正的决裂,也没有过彻底的和好。

特朗普抛出的"28条",看似是"劝和方案",实则是给俄乌划下了"美俄主导"的框架:不仅让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顿巴斯属俄,还要在宪法中写入"永不加入北约",军队规模限制在60万人以内。

而这种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乌东领土归属,彻底阻断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正是俄罗斯希望看到的,也是普京不断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核心目标。

更关键的是,"28条"中美国承诺"分阶段解除对俄制裁""邀请俄重返G8",甚至计划将1000亿美元冻结俄资产用于乌重建并允许美俄联合开发北极稀土,这些经济利益让俄方看到了"以战换利"的可行性。

毕竟欧盟给乌克兰的援助,很大一部分的来源是俄罗斯被欧盟冻结的资产,花自己的钱给敌人投资,普京又怎么会咽下这口气,再加上绍伊古祭拜父母遭乌克兰暗杀这事,虽然被俄罗斯及时识破阴谋,但也该有个说法了。

可没等俄罗斯高兴太久,欧洲与乌克兰就商量出来了个"19条",不仅删掉了"永不加入北约""限制乌军60万人"的屈辱条款,还把领土问题模糊为"沿接触线谈判",并取消了"战争罪行特赦"内容,完全和俄罗斯希望的"对着干",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普京"瞧不上"泽连斯基的原因:输了,不愿意承认;想赢,却又不光彩。

对于这份内容,普京助理直言,这不亚于让俄罗斯放弃三年的战争成果。更何况这份"19条"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两个字--回避。既不承认俄对克里米亚、乌东的实际控制,又给乌克兰保留"加入北约"的模糊空间,甚至试图通过"战后重建资金分配"稀释俄的经济诉求。

更让俄方不满的是,这份方案全程没有俄参与,本质是美乌"背着俄罗斯"的妥协,这与普京"只有美俄直接谈判才有意义"的立场完全相悖。

【普京对泽连斯基的态度】

很少有人注意到,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本应在2024年5月结束,却因冲突推迟的选举至今未举行,因此,俄方认为其"执政合法性存疑"。

普京曾对比"俄罗斯战时仍按宪法选举",暗指泽连斯基的"延长任期"缺乏宪法支撑,即便签署协议也可能被后续政权推翻。

但说到底,乌方代表因不满"28条"摔笔,却又在欧洲施压下修改出"19条",这种摇摆才是让普京认定"泽连斯基无法自主兑现承诺"的最直接原因,和泽连斯基谈判,也只会是"浪费时间"。

有人说"俄罗斯胃口很大",从冲突初期的"保护乌东俄语族群",到如今明确要求"承认克里米亚、顿巴斯及新俄罗斯主权",俄方的诉求确实扩大了,可当前的局势是:俄军已控制扎波罗热州80%区域,逼近哈尔科夫州库普扬斯克等战略要地,甚至计划完全控制黑海-亚速海沿岸,彻底切断乌克兰出海口。

在普京看来,"战场上能拿到的,没必要在谈判桌上打折",既然已付出巨大伤亡摧毁乌能源系统、压制乌军主力,自然要追求"一劳永逸的安全保障":不仅要合法占有乌东八州,还要让剩余乌克兰地区"去军事化"并保持亲俄倾向,避免未来再受北约东扩威胁。

如今局势的微妙之处在于,各方都陷入"不愿让步却又不敢彻底决裂"的困境。

欧洲想通过"19条"拖延时间,却无力改变乌军颓势;

美国急于通过谈判控制局势,怕乌军"突然崩溃"引发连锁反应;

乌克兰则在"割地求和"与"继续抵抗"间两难。

而普京的表态很强硬:要么接受"承认领土、泽连斯基下台"的条件,要么继续承受军事打击。

随着美国代表团下周访俄,俄乌冲突或将进入"美俄谈判+战场对峙"的新阶段,但从俄方当前的强硬立场来看,没有足够的利益让步,这场战争恐怕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